基于认知冲突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认知冲突为理论基础,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冲突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分析认知冲突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种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关键词:认知冲突;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引言
(一)认知冲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的知识信息产生矛盾,从而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设置疑问、悬念等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认知冲突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原有知识进行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会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原因,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使得数学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3.教学评价不合理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过于关注分数,忽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二、问题学理分析
(一)认知冲突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认知冲突的产生机制
认知冲突的产生往往源于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不一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意识到这种不一致,从而激发认知冲突。
2.认知冲突的解决过程
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是学生知识结构重构和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3.认知冲突的积极作用
认知冲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认知冲突,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如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认知冲突的缺失
1.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认知发展。这种模式下,学生很难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脱节
部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产生真实的认知冲突,降低了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3.教学评价的单一性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综合素质。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分数,而忽视认知冲突的产生和解决。
(三)基于认知冲突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认知冲突产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策略。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认知冲突的解决。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设计,引发认知冲突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2.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知,有助于引发认知冲突。
(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促进认知发展
1.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提问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促进认知发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