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科围手术期镇痛进展2025
加速康复外科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减少患者生理心理应激为核心,多种
一一
优化的围手术期路径为具体措施,最终实现快速康复这目的的种理念。
在腹部外科领域内,围手术期镇痛是影响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关键因素,
也是加速康复方案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开
展,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制取得突破,镇痛技术和方案也日益改进完善。目
前推荐采用预防性、多模式和个体化的镇痛方案。本文综述了腹部外科领
域疼痛管理中镇痛药物和镇痛技术的应用现状,并结合本中心的疼痛管理
经验,对千预防性、多模式镇痛和个体化镇痛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
行讨论。术后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疼痛,大约60%的患
者术后存在中度以上的急性疼痛,其中仅一半治疗效果满意[1]。术
后疼痛控制不佳会妨碍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导致肺部感染、血栓形成等
一系列并发症,甚至部分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
康复。疼痛应激一方面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内脏血管收缩,从而导致
组织器官缺血,诱发应激性溃疡。同时抑制了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尤
其是细胞免疫,增加术后感染、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2]。安全有
效的疼痛管理仍是腹部外科临床上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热点问题。加速康复
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近年逐步兴起的
综合学科,旨在通过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多种优化路径,减少手术患者
的生理和心理应激,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快速康复的目
的。本文回顾腹部外科领域内镇痛相关的研究、专家共识和指南,结合本
中心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经验,围绕镇痛药物的机制、镇痛技术和循证结
果展开综述,并对于预防性镇痛、多模式镇痛以及个体化镇痛等方案进行
探讨,以期构建使患者更加安全舒适的疼痛管理路径,促进ERAS理念的
实现。
一、腹部外科围手术期镇痛药物
(一)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药物以其强大的镇痛作用在疼痛管理中占据重
要地位。从传统的吗啡、眽替唗、芬太尼到新型的舒芬太尼、瑞芬太尼,
阿片类药物的种类不断丰富,药代和药效动力学特性也日益完善。从机制
--阿片受体(DOR)、
上来说,阿片受体主要可分为μ阿片受体(MOR)、6
K-阿片受体(KOR)和孤啡肤FQ受体(NOPR)4种亚型[3]。通
过MOR可分别激活G蛋白和B抑制蛋白两条通路,前者主要介导产生强
烈的镇痛效果,后者则与呼吸抑制、肠道功能恢复延迟、恶心呕吐、药物
依赖和成瘾性等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opioid-relateadverse
events,ORAEs)有关[4],甚至可能诱发呼吸抑制和呼吸心跳停
一
止等严重并发症。奥赛利定(Oliceridine)是种新型的G蛋白偏向性
MOR激动剂,其选择性作用千G蛋白信号转导途径,对B抑制蛋白募集
s的发生
效力较弱,因此在有效缓解中重度疼痛的同时可降低ORAE
率[5]。相较之下,DOR激动剂虽然降低了成瘾等潜在风险,但在
生理状态下镇痛作用较小。通过NOPR介导的镇痛作用则较为复杂,由千
用法用量的不同,NOPR激动剂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