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
XXX
日期
日期:
腹部急诊超声诊断
Contents
目录
急诊超声概述
常见急症超声表现
关键技术操作规范
急腹症鉴别诊断
急诊检查流程管理
临床应用价值提升
PART
01
急诊超声概述
腹部急诊超声基本概念
01
02
03
腹部急诊超声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对腹部急症进行快速、无创检查的技术。
它能够检测腹腔内的器官、组织以及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回声等,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腹部急诊超声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可重复性强等优点。
急性腹痛
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
01
创伤
如腹部闭合性损伤导致的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破裂。
02
急性腹腔内出血
如异位妊娠破裂、黄体破裂等。
03
急性腹膜炎
如消化性溃疡穿孔、结核性腹膜炎等。
04
常见急症适应症范围
检查原则与时间管理
检查原则
遵循腹部超声检查的基本原则,如全面扫查、重点扫查、对比扫查等。
时间管理
质量控制
对于急诊患者,应尽可能快地完成检查,同时保证检查质量,一般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
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图像的质量,避免漏诊或误诊,对于不确定的病例,要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进行进一步检查。
1
2
3
PART
02
常见急症超声表现
急性阑尾炎诊断要点
阑尾增粗
阑尾直径超过6mm,且阑尾腔内积液增多,超声表现为阑尾区管状结构,横切可见“同心圆”征。
阑尾穿孔或脓肿形成
阑尾腔内可见气体强回声,穿孔后可见周围液体积聚,形成脓肿。
阑尾壁增厚
阑尾壁层次不清晰,回声增强,或出现“双层征”。
阑尾周围炎性改变
阑尾周围脂肪组织回声增强,伴有网格状回声,且血流信号丰富。
肠梗阻影像特征分析
肠管扩张
梗阻近端肠管积气、积液,肠管扩张,超声表现为“鱼肋征”或“琴键征”。
肠壁增厚
梗阻部位肠壁充血水肿,超声表现为肠壁增厚,回声增强。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肠梗阻时,肠系膜淋巴结可肿大,超声可探及多个椭圆形低回声结节。
腹腔积液
肠梗阻严重时,肠腔内液体渗出,腹腔内可出现游离液体。
腹部创伤后,应首先评估有无脏器损伤,如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破裂,或肠管、膀胱等空腔脏器破裂。
脏器损伤类型
腹膜后血肿常与脊柱骨折或腹膜后器官损伤有关,超声表现为腹膜后区域高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块。
腹膜后血肿
超声可探及腹腔内积血或积液,有助于判断损伤程度及范围。
腹腔积血与积液
01
03
02
腹部创伤快速评估
肠系膜及网膜损伤可引起腹腔内出血或渗液,超声可探及不规则回声团块或积液。
肠系膜及网膜损伤
04
PART
03
关键技术操作规范
根据腹部急诊超声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探头,如线阵探头、凸阵探头等,确保图像清晰。
根据探查深度及器官组织特性,调节探头频率,通常腹部超声频率设为3.5-5.0MHz。
根据腹部器官的回声特性,适当调节增益,使图像亮度适中,避免过曝或过暗。
根据检查需要,调整探查深度,确保目标器官或病变部位在图像中显示清晰。
急诊设备参数设置
探头选择
频率调节
增益设置
深度调节
肝脏
胆囊
采用右肋间斜切、肋下横切等方法,获取肝脏的标准切面,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回声及血流情况。
采用右肋下斜切或横切,显示胆囊全貌及胆囊壁、腔内回声,注意胆囊壁是否增厚,腔内有无结石或肿块。
标准切面获取方法
胰腺
采用左上腹斜切或横切,显示胰腺形态、回声及胰管情况,注意胰腺有无肿大、回声不均等异常。
脾脏
采用左侧卧位或右侧斜切,显示脾脏全貌及回声,注意脾脏大小、形态及回声是否异常。
图像优化技巧
聚焦调节
根据检查深度,调节聚焦点位置,使目标区域图像清晰。
扫查角度
适当调整探头角度,获取最佳声束方向与组织界面的夹角,减少回声失落。
呼吸配合
指导患者呼吸配合,减少呼吸运动对图像的影响,尤其是肝脏、胆囊等易受呼吸影响的器官。
局部加压
在探头部位适当加压,可改善图像质量,提高分辨率,但需注意避免造成患者不适或损伤。
PART
04
急腹症鉴别诊断
急性胆囊炎与胆道疾病
急性胆囊炎
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可见结石或胆汁淤积;胆囊周围常有渗出液或脓肿形成。
01
胆道梗阻
胆管扩张,胆管内可见结石或肿块;胆囊胀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胆汁淤积。
02
急性胆管炎
胆管壁增厚,胆管内回声增强,胆管周围可有炎症渗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胆汁淤积。
03
泌尿系结石定位诊断
肾盂或肾盏内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肾盂或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或变薄。
肾结石
输尿管内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
输尿管结石
膀胱内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膀胱壁增厚,不光滑,可见膀胱憩室。
膀胱结石
妇科急症鉴别要点
卵巢扭转
卵巢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扭转部位血流信号增多或减少;盆腔积液。
03
子宫增大,宫腔内可见积液;附件区增厚,回声增强;盆腔积液。
02
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