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神经源性膀胱内科.pptx
文件大小:3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2.89千字
文档摘要

神经源性膀胱内科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病理生理学基础

03

临床表现特征

04

诊断方法体系

05

内科治疗策略

06

并发症管理

01

疾病概述

01

疾病概述

PART

定义与分类标准

01

神经源性膀胱

指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或尿道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储尿和排尿功能的疾病。

02

分类标准

根据神经系统病变部位和膀胱功能异常程度,可将神经源性膀胱分为多种类型,如动力性膀胱、感觉性膀胱等。

主要病因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药物因素

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如脊髓损伤、脊髓炎、脑血管意外等,导致神经传导受阻或神经元损伤,影响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

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盆腔手术损伤等,引起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的功能障碍。

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物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

流行病学数据

发病率

性别比例

并发症

死亡率

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有所不同,但总体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生神经源性膀胱,但男性患者的比例略高于女性。

神经源性膀胱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肾积水、尿路感染、结石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本身通常不直接致命,但因其并发症和原发病的影响,患者的死亡率可能增加。

02

病理生理学基础

PART

自主神经控制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调节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和松弛。

躯体神经控制

阴部神经等躯体神经负责膀胱和尿道的感觉传导和随意运动控制。

中枢神经调节

脊髓、脑干和大脑皮层等中枢神经系统对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进行调控。

神经递质和受体

多种神经递质和受体参与膀胱的神经调控,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

神经调控机制

膀胱功能障碍类型

储尿期功能障碍

如膀胱感觉过敏、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等,导致尿频、尿急等症状。

排尿期功能障碍

如膀胱收缩无力、膀胱颈梗阻等,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

膀胱感觉障碍

如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减退或丧失,导致膀胱过度充盈或长期慢性尿潴留。

混合性功能障碍

同时涉及储尿期和排尿期的功能障碍,症状复杂多样。

继发病理变化

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输尿管反流

泌尿系统结石

膀胱壁肥厚

由于膀胱排空障碍,尿液滞留易导致细菌滋生和泌尿系统感染。

长期尿潴留和尿液浓缩易形成结石,加重膀胱和肾脏的负担。

膀胱内压力长期增高,易导致尿液逆流至输尿管,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

长期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导致膀胱壁肥厚、纤维化,进一步影响膀胱功能。

03

临床表现特征

PART

典型症状描述

排尿困难

残余尿量增多

尿失禁

尿痛和尿急

神经源性膀胱内科患者常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包括排尿踌躇、断续性排尿等。

由于膀胱收缩力减弱或尿道梗阻,导致排尿后膀胱内仍有大量残余尿。

膀胱无法有效储存尿液,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表现为尿失禁。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痛和尿急症状,尤其在排尿末期。

体征识别要点

腹部触诊

可触及胀大的膀胱,有时伴有压痛。

02

04

03

01

尿动力学检查

尿动力学检查是神经源性膀胱内科的重要诊断手段,可发现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尿道梗阻等。

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能正常,但残余尿较多时可出现尿潴留。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相关神经通路受损的体征,如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

临床分型标准

指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引起的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

逼尿肌过度活动型

指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导致尿潴留和残余尿量增多。

逼尿肌活动低下型

指膀胱逼尿肌收缩时,尿道外括约肌同时收缩,导致排尿困难。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型

指由于感觉神经受损,导致膀胱充盈感觉丧失,引起尿失禁。

感觉神经受损型

04

诊断方法体系

PART

临床评估流程

6px

6px

6px

了解患者的排尿情况、伴随症状、既往手术史、用药史等。

详尽的病史询问

检查腹部、腰部、会阴部、直肠等,寻找有无压痛、肿块、脊柱裂等异常。

体格检查

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尿潴留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症状评估

01

03

02

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功能。

神经功能评估

04

显示尿路梗阻、结石、肿瘤等引起的造影剂充盈缺损。

排泄性尿路造影

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发现脊髓、马尾神经等异常。

核磁共振成像(MRI)

01

02

03

04

常用手段,可观察膀胱形态、测量残余尿量、评估肾积水等。

超声检查

可观察尿道结构、狭窄、梗阻等。

尿道造影

影像学检查技术

反映排尿的通畅程度。

尿流率测定

尿动力学检测指标

评估膀胱的储尿功能和排尿功能。

膀胱压力测定

了解尿道括约肌的阻力。

尿道压力测定

评估排尿过程中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协调性。

肌电图

05

内科治疗策略

PART

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如奥昔布宁,可抑制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