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认知流派与人格.ppt
文件大小:1.9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2.49千字
文档摘要

第1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参考文献城乡高中生认知方式与创造力关系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2006(1)从人际关系看人格——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视角心理学探新2006,26(1):13-17杨慧芳,郭永玉对中学生的人格建构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心理学报2007(1)青少年自我描述归类与人格维度特点心理科学2007(2)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外倾性人格特质的关系心理科学2007(3)高校及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构念人格特质与岗位胜任性关系心理科学2008(1)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心理科学进展2008(2)改变“低挫折容忍度”的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估——一位奥运运动员的个案研究心理学报2008(2)中学生人格和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关系心理科学2010(1)第2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本章主要内容一、威特金的认知方式论二、凯利的《个人建构心理学》三、人格的认知因素(一)米歇尔人格系统中的认知-情感单元(二)认知结构——图式(三)认知结构——原型(四)自我的认知表象——自我图式(五)自我的认知表象——可能的自我第3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认知人格理论的解释每个人的人格不同是由人们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造成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已发展了比较固定的用于社交情境中的加工信息的方式。第4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威特金的认知方式论威特金简介(1916-1979)美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学士(1935)、心理学文科硕士(1936)、心理学哲学博士(1939),成为苛勒的助手,1940年开始研究空间定向问题,对人们判定阈间垂直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的个体差异产生浓厚兴趣。主要著作:《经由知觉看人格》(1954)、《心理的分化:发展研究》(1962)、《认知方式的实质与起源》(1981)第5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特征或方式。该研究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末知觉领域中的“新观点”运动。传统的知觉理论忽视了知觉过程中个体因素的作用。第6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场依存——场独立性场独立型的人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判断客观事物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能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场依存型的人则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容易受周围的人们的影响和干扰。第7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8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凯利的《个人建构心理学》用认知的方法研究人格,可以追溯到勒温的“场论”(1938)。海德运用了许多勒温关于“场论”的概念,探索“认知模式”。但他们研究的主体是社会过程与团体的反应,真正通过认知评价的方法研究人格的心理学家首推乔治·凯利。第9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个人建构心理学基本假设“人是科学家”这一假设是凯利(Kelly)人格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凯利(Kelly)认为人们预期事件的主要工具是个人建构。解释和预期事件的认知结构定义为建构。第10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格结构每个人都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建构系统,这种相对固定的建构系统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一个人的人格就是他的建构系统。第11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个人建构心理学基本假设基本假设凯利假定“在心理学意义上,个人的进程是由其预期事件的方式开辟途径的。”心理活动的加工过程是受一个人预期事件的方式——建构引导的。这一基本假设是建立在他对人的看法——“人是科学家”这一基础上的。第12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格动力凯利不以动机、驱力、刺激、需求等概念来解释行为。动机这个概念假定人是无行动能力的,需要某种东西的驱动。而他认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主动活跃的个体,天性如此,不需要有任何动机力量的存在。个体的活动方向——一个人的心理历程是由其预测事件的方式所引导的——人们看待未来的方式决定了他们的行为。第13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格发展凯利认为人的发展就是努力通过不断界定和完善其建构系统而增强对世界的理解。这种倾向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习得的。第14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11条推论从这一基本假设出发,他进一步提出了11条推论予以说明,以社会科学少有的一种高度组织化、结构化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人格理论。第15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建构推论组织推论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