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docx
文件大小:38.39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7.3千字
文档摘要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得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得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a)危险物质得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矿山、采石场中矿物得化学与热力学性质得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得,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得储存活动;

c)厂内危险物质得运输。本标准不适用于: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得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得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矿山、采石场中矿物得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d)厂外危险物质得运输;

e)地下储罐。

HYPERLINK"\t"_self"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危险物质hazardous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得混合物,由于她得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得危险。

3、2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得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得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3、3临界量thresholdquantity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得数量,若单元中得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重大事故major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得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3、5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得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得单元。

HYPERLINK\l"#\t_self"4重大危险源辨识

4、1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得辨识依据就就是物质得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1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表2。表1危险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

序号

危险物质名称

临界量(吨)

1

氨[液化得,含氨50%]

50

2

苯,甲苯

50

苯酚

10

4

苯乙烯

50

5

丙酮

50

6

丙酮合氰化氢(丙酮氰醇)

10

7

丙烯腈[抑制了得]

20

8

丙烯醛[抑制了得]

50

9

丙烯亚胺[抑制了得](甲基氮丙环)

20

10

二氟化氧

1

11

二硫化碳

20

12

二氯化硫

13

二氧化硫

20

14

二异氰酰甲苯

20

15

10

16

氟化氢(无水)

20

17

谷硫磷

0、1

18

光气

1

19

过氧化钾

20

20

过乙酸(浓度>60%)

10

21

环氧丙烷

40

22

环氧氯丙烷

10

23

环氧溴丙烷

10

24

环氧乙烷

20

25

甲苯

50

26

甲苯-2,4-二异氰酸酯

50

27

甲醇

100

28

甲基异氰酰

0、2

29

甲醛

50

30

甲烷

20

31

可吸入粉尘得镍化合物(一氧化镍、二氧化镍、硫化镍、二硫化三镍、三氧化二镍等)

0、1

32

联苯胺和/或其盐类

0、1

33

联氟螨

0、1

34

磷化氢

0、5

35

硫化氢[液化得]

20

36

六氟化硒

0、5

37

氯化氢[无水]

100

38

氯甲基甲醚

0、1

39

氯气

10

40

氯酸钾

20

41

氯酸钠

20

42

氯乙烯

20

43

煤气(CO,CO与H2、CH4得混合物等)

10

44

汽油(闪点-18℃~﹤23℃

500

45

20

46

氢氟酸

40

47

氢化锑

0、5

48

氰化氢

10

49

三甲苯

100

50

三硝基苯甲醚

10

51

三氧化(二)砷

0、1

52

三氧化二砷。三价砷酸和盐类

0、1

53

三氧化硫

30

54

砷化三氢

0、5

55

四氧化二氮[液化得]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