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煤炭塌陷区景观优化设计.docx
文件大小:16.8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3.45千字
文档摘要

煤炭塌陷区景观优化设计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资源不断被开采,资源开采后产生的问题也给人类带来许多不便,生态保护应当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统一和谐,顺应自然发展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倡导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中央位置。像煤矿这种不可再生资源被规模地开采后,地表出现塌陷,形成季节性或非季节性积水,形成大小不等的封闭式湖泊,废弃垃圾污水未处理,造成环境破坏,人均耕地大大缩减。生态治理成为城市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绊脚石[1]。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煤炭塌陷区生态景观的分析和景观优化设计问题进行探讨,下面以煤炭资源丰富的安徽淮北为例,进行现状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为煤炭塌陷区的土地再利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塌陷区;煤炭;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

一.煤炭塌陷区的介绍

1.1形成煤炭塌陷区的原因

煤炭塌陷区是因为长期的地下开采煤炭,导致支撑地表的土壤流失,从而出现地表下沉的现象,容易形成季节性积水,有的则容易发生水土流失,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人工地质灾害。煤炭塌陷区的治理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1],如何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环境特点开发出适合煤炭塌陷区的产业模式,废地得到再利用,重建生态家园,这是相关研究者应该要思考研究的问题之一。

1.2煤炭塌陷区的类型

了解煤炭塌陷区的原因后,对其类型的研究也是相當有必要的。

首先可以按照陷入情况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1)塌陷而形成盆地地形[2]。在采空区上方的地表,由于岩层断裂或者跌落到地表而形成的陷区叫做塌陷盆地。根据塌陷深度和对农作物的影响,又可进一步细分(2)缝隙和梯型。在塌陷地边缘,往往会因下陷的速度不一样而使地表产生明显裂缝。地表裂缝一般分布在塌陷区域的边缘,走向与盆地边界一致。当裂缝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便会出现堑沟或台阶。(3)塌陷形成坑型。有的开采区会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当煤层倾斜角度过大时,表面的塌陷区域会被压缩在较小范围,但当沉陷深度很大时,容易形成塌陷坑。

1.3矿区土地再利用分析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数量增长和环境资源消耗的压力颇大。如果不对其进行合理化利用,则是对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对废弃土地进行合理转型,如何使塌陷的煤矿地区进行土地复垦整治也需要准确预算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对土地未来的利用趋势进行分析,了解相关的土地政策,制定合理的景观设计优化方案。

二.安徽淮北塌陷区现状分析

2.1塌陷现状及影响

有着产煤大省之称的安徽,有些丰富的煤矿资源,其中两淮(淮北、淮南)煤矿资源就有877.53亿t,占全省煤矿资源总量的98%。近年来,淮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为煤炭资源挖掘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相应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明显,煤炭塌陷区占地面积达101.66平方千米,主要有几大有名的煤矿形成塌陷区:杨庄煤矿、袁庄煤矿、石台煤矿以及朔里煤矿等几大煤矿的长时间过度开采,形成塌陷坑,有的深度甚至达15m,主要形成由边缘向中心下沉的趋势,中心形成积水,伴有水涝灾害的发生,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降低农作物产量,而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土地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10]。

2.2现行修复状况

据调查,安徽淮北市烈山区洪庄地处淮北市南郊,该处煤炭资源大量被开采,下辖的两个自然村4300亩土地有3400亩塌陷为水面,低洼地等,农业生产条件不好,从1987年开始,洪庄开始了塌陷区转型战略,积极采取多种办法手段利用塌陷区开发新兴产业。一是他们在塌陷区适当整改后,用来养鱼发展养殖业、种植林果发展林业,以此作为第一产业进行大力发展,洪庄人民开挖鱼塘500亩,网箱养鱼收获丰厚,1990年一年可净赚30多万。通过加厚低洼地,打平土地,种植葡萄、桃树、苹果等等有800多亩。二是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第二产业,洪庄培育了一系列生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成立了很多食品公司。三是顺势而为,这样的地形地貌吸引大量游客,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等第三产业应运而生,正符合现代人逃离都市奔向农村感受自然地心愿。

三.煤炭塌陷区的景观设计优化

3.1加强塌陷区的统筹规划

上面已经结合安徽淮北煤炭塌陷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就洪庄的例子来说,首先在观念上要进行转变,引导人们对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塌陷区再利用的重视,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们固有思维的转变。加强有关部门对该地区的统筹规划,认真贯彻落实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政策,请专业人士对该情况的地区进行评估考量,制定切实的计划进行整改调整。

3.2塌陷区景观设计方法

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煤炭城市或者农村,根据其具体情况不同,从生态修复、景观设计、用地调整改造等方面设计新的发展模式。

3.2.1煤炭塌陷区的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