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成都大学《刑法学》2024年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pdf
文件大小:936.9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2千字
文档摘要

成都大学《刑法学》2024年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已满14周岁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此为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2.答案:A

解析:间接故意是明知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却放任结果发生,甲明知投毒可能

致乙死亡仍投放毒药,属于间接故意。

3.答案:A

解析: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甲以暴力威胁乙交出财物,

构成抢劫罪。

4.答案:B

解析:单位犯罪需经单位决策机构决定或授权,企业负责人擅自挪用公款,属于

单位犯罪。

5.答案:C

解析: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是附加刑。

6.答案:D

解析:教唆未遂是被教唆人未实施被教唆的犯罪,甲教唆乙盗窃,乙未着手,属于

教唆未遂。

7.答案:A

解析:正当防卫是针对正在进行的法侵害,甲反击正在进行的杀人行为致侵害人

死亡,属于正当防卫。

8.答案:A

解析:缓刑考验期内发现漏罪,应撤销缓刑,对新发现的罪和原判决的罪数罪并罚。

9.答案:A

解析:危险驾驶罪危害公共安全,信用卡诈骗罪属于金融诈骗罪,侮辱罪属于侵犯

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职务侵占罪属于侵犯财产罪。

10答.案:A

解析: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的刑期,甲被判处5年,执行3年,

假释考验期为2年。

11.答案:C

解析:父母对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有抚养义务,遗弃构成作为犯罪。医生、路

人、消防员的行为未构成作为犯罪。

12.答案:A

解析:甲在境外购买假币后携带入境,构成走私假币罪。

13.答案:A

解析:乙为谋取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构成行贿罪。

14.答案:A

解析:甲以暴力手段强迫他人劳动,构成强迫劳动罪。

15.答案:D

解析:犯罪时满18周岁、审判时怀孕的妇女、犯罪时已满75周岁(以特别残

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均适用死刑。

二、名词解释

1.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

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得定罪处刑。

2.犯罪构成: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

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3.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

正在发生的危险,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4.累犯: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

又犯一定之罪的情况,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

5.数罪并罚:人民法院对一人在法定时限内所犯的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依照刑法

规定的原则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

三、简答题

1.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的区别。认识因素:犯罪故意是明知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

犯罪过失是应当预见却未预见或己预见轻信能避免。

。意志因素:犯罪故意是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犯罪过失是反对危害结果发生。

1.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主体条件: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

力的人。

。主观条件:各共同犯罪人具有共同犯罪故意。

。客观条件:各共同犯罪人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

1.我国刑法中自首的认定标准—般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

行。

畔寺别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

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四、案例分析题

1.(一)。甲构成盗窃罪:甲与乙合谋盗窃,负责望风,实施了盗窃的帮助行为,

构成盗窃罪。

。乙构成抢劫罪:乙在盗窃后为抗拒抓捕使用暴力,根据《刑法》规定,转化为抢

劫罪。

。对乙的处罚:乙犯罪时17岁,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二)。丁构成犯罪中止:丁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并积极救助戊,有效

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构成犯罪中止。

喏戊死亡:丁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虽有悔意并施救,但未有效防止死亡结果发

生。

五、论述题

我国刑法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

?刑罚制度方面: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设立缓刑、假释制度体现从

宽;对严重暴力犯罪等从严惩处。

?量刑情节方面:自首、立功等从宽情节;累犯等从严情节。

?罪名设置方面:对轻微犯罪设置较轻刑罚;对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规定较重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