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院前急救引发的医疗纠纷频繁在各类媒体上曝光,这种不利的局面和窘况,应该引起我们深思。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尽职尽责角度讲,院前急救绝大多数医疗纠纷是可以主动躲避或预先防范的。;一、典型案例;;孕妇ML所在的单元门外景。;病人家属认为:医院未尽寻找病人义务,存在失误。当时120赶到现场时,与报警的ML联系,发现她的停机了,但他们只在小区只停留了总共约6分钟的时间,寻找了一遍后,便驾车离开了现场,没有尽到仔细寻找呼救病人的义务,对ML的死亡负有一定的责任。;医院认为:病人停机,救护人员遍寻不着。120急救人员确实是尽到了寻找病人的责任,他们寻找到两个单元,又相继按了门铃。同时,还屡次联系了病人,因其停机,实在找不到,
又与总部联系,
这才离开的。;二、相关人员在这起案例中
的失误与问题分析;②未明确病人当前真正的病情。录音显示,下午马丽致电120,称自己肚子痛,值班的赵姓护士询问是否痛经,马丽否认,并答复可能是胃痛。调度员未对“一般性胃痛也会报警求救〞这一疑点予以警觉,同时,也未问是上腹部痛还是下腹部痛,使存有生命危险的病人未得到出诊人员应有的高度重视。;③未对病人自己呼叫120,身边无家人情况引起高度警觉。病人在中明确答复“家人都上班去了,只有一人在家〞。在这种情况下,调度员本应高度警
觉,提醒病人设法迎
接救护车,比方提前
翻开房屋门窗等〔救
护人员毕竟寻找时曾
经到过马丽家的窗外,
也鸣过警笛〕。;④未尽早发现报警者欠费无法正常使用。本来在受理这起报警时,几个必要的、关键性的信息不是很明确,但未引起调度员的注意。假设在救护车出发后,立即告知病人或核对本来就不明确的相关信息,完全可以提前发现病人是使用欠费拨打120。这样,调度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提醒出诊人员仔细寻找病人。;2、出诊人员的失误
①未核对出诊指令。出诊人员接到出诊指令后,如对地址等关键信息有疑问或不明确的,应向调度员予以确认。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在出诊途中通过指导危重病人自救。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报警者系用欠费拨打120,到达现场后就会更加谨慎和细致地寻找病人。;②未仔细寻找病人。医护人员当时寻找到了1单元和2单元两个单元,又相继按了门铃。为找到患者,司机还鸣响报警喇叭,以提醒患者救护车已到。他们还向保安询问过,但保安讲有3个101。这些努力应该是一种责任的表达,但涉及到挽救一条生命,这种不够彻底、不够细致的寻找还是说不过去的。;③发现报警者无法拨通未引起高度警觉。出诊人员在寻找病人中,发现其无法拨通时,本应高度警觉,也可以在现场向110报警,请求其联动支持,即使最终找不到这个病人,出诊人员的努力至少有110证明。假设是习以为常地认为找不到病人就放弃,或猜测病人的“胃痛〞好转了。因此埋下院前急救医疗纠纷隐患也就具有必然性了。;3、医院的失误
①“总部〞决策不够慎重。当出诊人员在现场经过一定努力,仍然找不到病人向“总部〞请示时,作为代表医院的“总部〞,在拍板“空车返回〞时应慎之又慎,毕竟一条生命或一次病人的呼救“责任重于泰山〞。但可惜的是“总部〞轻易同意或至少默认了这次存有很多遗漏的请示。;②院前急救管理不够标准。上述调度员和出诊人员存在的失误和问题,比较清楚地说明,该院在院前急救管理中无相关管理制度或标准流程,如?呼救信息回放查疑制度?、?院前急救出车全程监控制度?、?出诊人员职责和行为标准?、?特殊警情社会联动制度?等。;三、应对院前急救异常情况的对策;1、严格执行调度工作首接负责制和受理调度流程标准
2、细化院前急救出诊流程和出诊人员行为
3、严格院前急救报告制度
4、强化院前急救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5、树立院前急救是医疗效劳重要窗口职业理念;1、严格执行调度工作首接负责制和受理调度流程标准
;①准确受理,合理调度。首接调度员要准确掌握报警者的呼救原因〔伤病信息〕、接车地址和有效联系等关键信息。
事发地址=报警者所述具体地址+显而易见的参照物。
假设受理后发现地址不明确可通过回放报警录音仔细辨析。
呼车原因=病人当前最突出的病症+病因或病名。
;②全程监控,灵活应变。催促出诊救护车及时出车并全程监控其运行情况是首接调度员的另一重要职责。在全程监控出诊车辆运行中发现医患纠纷隐患,应及时提醒出诊人员积极应对处置或有效整改;接处重大、特殊报警或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在第一时间与110等应急机构联动。;③安抚病人,指导自救。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