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再跨越,同频共振赴远方
——从高考真题从发探求作文教学之路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者不变的初心。作文教学的意义在于以文化人,进而达到文如其人的跨越。考试中提供多维度多情景的材料情境,设置有内涵的任务驱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青春的责任与使命,正确地表达,以文载道,以文传声。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育初心,再跨越,多元关系,秀外慧中,踔厉前行
高考是为国选才,为党育才。文如其人,优秀的作文往往能透视出考生深远的思想境界及丰厚文化素养。以文传声,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立德树人,是教育者不变的初心,要迈步再跨越。高考作文真题的分析,为常态作文教学提供着重要的依据与导向。表达与写作的探索与教学,国家需要与培养,都应同频共振,精准对接,同赴远方。
一、透析真题,拨云见月
1
“跨越,再跨越”的主题显现之前,是表格加文字两部分构成的材料情境。
表格纵向两列、横向五个方面列举现象文字,揭示内涵,纵横交错。表格围绕2008年和2022年北京举办两届奥运会、残奥会的时间节点,从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国家经济五个维度组编信息,在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四个层面上,有效、直观呈现出自2008年以来中国在客观历史性跨越后取得的新成就。文字内容明确了审题方向,“中国综合国力和跨越式发展”是对表格内容的高度概括。表格和文字阐述是一个整体,但侧重点可以不同。“经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第二人称“你”使人产生代入感,有助于我们思考个人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体育盛世、国家强盛和个人成长有机勾连起来。“从懵懂儿童到有为青年的跨越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等表述为我们勾勒出“跨越”的成长轨迹。写作任务“再跨越”是重要驱动,提供了较大立意空间,也明确提出青年在特定时代下的使命与责任,强调了文体意识,引导我们思考青春责任,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与时代的关系,有效地限制了宿构。
该题没有设定特定交际情境中的特定当事人身份,需要我们立足当代有为青年的身份展开思考与写作。跨越不是简单重复,在新的历史阶段,跨越过去,再跨越,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将时代主题与个人经历结合,在家国发展下写表现和原因。处理好跨越、再跨越和个体、时代、国家多元关系,将个人规划、个人成长、家国发展融合,写青年责任担当。在回溯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中,表现踔厉前行,立足当代有为青年身份展开思考。
二、“四忌四不”,规避有方
临场作文,时间有限,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既有老情况也有新毛病,现将需要引起重视的普遍问题归结如下。
一忌脱离材料,不可空发议论。
2
该作文的情境设计仍选择了重大标志性活动,宏大主题作文。表格以双奥为切入点,提供了充分材料,具体数据,即使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也能从材料中抓住主题,找到论据,认真老实写作文,就能有话可说。最忌讳学生对所供材料既没有提炼的过程,也没有深度分析,论证过程更是没有体现结论与材料间的分析、深化和综合,甚至不提“双奥”,飘移材料,游离中心,强拉硬拽,文风不端,跑偏套作。
二忌对象不明,不可任务不清。
文字提示强调了写作对象第二人称“你”是“有为青年”,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要以“有为青年”的身代入写作,此刻“感受”,未来“融入”,把国家持续跨越和个人跨越相结合,写出你的思考。行文不可既无主体之我,又无国家和个人跨越之结合,行文中不可不体现出对象与情境。
三忌偷换概念,不可弃题不顾。
作文要求已提出了话题,限定了写作主题,即“跨越,再跨越”。以“跨越”这一核心抓手,把国体育盛世、国家强盛和考生个人成长有机勾连起来。“跨越”是学生写作的重点概念,“再跨越”指明了未来行动的方向。不可只谈现今已有之“跨越”,不谈未来之“再跨越”,或是偷换概念为“飞越”“跳跃”“进取”“迈步”等等,或是暗扣文题,弃题不顾,自说自话。
四忌惮结构松散,不可不成体例。
文章讲究文脉清晰、文气顺畅。这就要做到结构清楚,思路清晰,层次简明。切忌采用散文样式,自由散漫,没有层次;或是叙述故事,句子过长,观点不明,中心不集中,缺乏针对性。这都是没有形成很好的结构体例的后果。
三、“四宜四要”,秀外慧中
优秀的作文往往都是秀外慧中,入木三分。总结出一些共性,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一宜标题醒目,要开篇凝炼。
好的标题定是既切合写作主题,又暗合作者身份,更能摆明观点的。如“青春不散场,跨越不停止”。文章开篇要紧扣材料,简明扼要,抓准核心,提炼要点,不拖沓,又简洁,迅速入题。
二宜文风端正,要立意高远。
对作文任务指令要能准确把握,理解透彻,落脚点紧扣当代有为青年成长与国家发展的统一与共同跨越。关照内容,言之有物,不说空话套话,不说正确的废话。高考是
3
要为国选才,为党育才。文如其人,高远的作文立意往往能透视出考生深远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