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名著导读
一、教材分析
《骆驼祥子》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必读名著。它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名叫祥子的车夫买了“养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社会底层劳苦大众代表的故事。作品语言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学情分析
《骆驼祥子》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在上世纪20年代,时代较远,且背景特殊,塑造的人物也是时代产物,学生都不甚了解,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情节不熟悉,对整本书的思想内涵认识更谈不上,因此,在阅读时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时代环境,充分体会人物命运起伏,感受时代洪流下,个人命运的不可控,探究悲剧命运的深刻原因。
三、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小说的作者及背景,梳理并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学习运用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
3.引领学生通过专题阅读深入解读文本,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著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同学们还记得是谁的作品吗?(生:老舍)对,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先生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而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除了散文,他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小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去了解中国旧社会一个普通人的悲惨命运,去感受这位文学大家的魅力所在。
(二)作者介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三)创作背景介绍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
小说《骆驼祥子》,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四)整体感知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
1.讨论“骆驼祥子”命名的三层含义
2.学生分组讨论,概述故事情节。
一流车夫: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青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祥子买车: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他马上用其中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一起)
丢车:不到半年,军阀乱兵就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一落)
卖骆驼:后来祥子趁军营混乱逃出来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用它们换了35块钱回到了北平。由于生病在梦话中透露了自己的这段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骆驼祥子”。(称号由来)
二次奋斗: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家三十七八岁的闺女虎妞十分喜欢祥子。祥子租了他家的一辆车,又开始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没命的赚钱。后来在杨宅拉车,整天紧得发昏,受不了折磨后又回到了人和车厂。回来受到虎妞的诱惑做了错事,为躲避虎妞,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拼命攒钱想再买车。(二起)
?被敲诈钱空:曹先生因为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了人和车厂。(二落)
被迫结婚:虎妞谎称怀孕,骗祥子结婚。可刘四爷并不肯“便宜了这个臭拉车的”招他做女婿。于是刘四爷在与虎妞激烈争吵后,把女儿也一同赶出家门。虎妞靠着自己的私房钱与祥子在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完婚。
再次买车:和虎妞结婚,进而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为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可是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灭。(三起)
彻底堕落:虎妞去世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已经失去信心。特别是在小福子吊死以后,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从此,祥子憎恨任何人。他染上了恶习,吃喝嫖赌。拉车不勤快,干脆不拉车。他开始骗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人命,彻底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由“人”变成了“兽”。
3.阅读重点指导
(1)《骆驼祥子》故事情节三起三落,把握节点
(2)制订明确阅读计划。(建议一周内)
(3)体味京味语言特点。
(五)人物形象分析
教师展示要求:
1.小组读原著:情节发展中人物情感性格的变化(圈点重要词语、句子)
2.小组合作,各组分人物分析人物形象
3.小组分享展示。
祥子的形象: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形象。
(起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