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师(书画)笔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考试时间: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运用高光谱成像技术鉴定书画,主要可检测?
A.作品市场价值B.纸张纤维走向
C.颜料层下隐藏信息D.装裱布料产地
2.根据《文物保护法》,国有馆藏书画进行出境展览,需经哪级部门审批?
A.县级文物行政部门B.省级文物行政部门
C.国家文物局D.文化和旅游部
3.鉴定宋代书画作品时,发现使用了元明时期才出现的矿物颜料,该作品大概率是?
A.作者晚期创作B.同时代临摹本
C.后世伪作D.保存环境导致颜料变化
4.书画装裱中“宣和裱”样式流行于哪个朝代?
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
5.现代书画鉴定中,用于检测纸张纤维素聚合度的设备是?
A.气相色谱仪B.激光粒度仪
C.凝胶渗透色谱仪D.原子吸收光谱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书画鉴定中,通过研究___________的钤盖规律,可判断作品流传轨迹。
2.明代书画大家___________开创了“吴门画派”,其作品多表现江南文人生活。
3.古书画表面的“___________”是自然老化形成的柔和光泽,作伪者常通过抛光模仿。
4.鉴定书画题跋时,需核查内容与___________的关联性及文献记载的一致性。
5.书画交易中,依据《拍卖法》,拍卖企业需对拍品的___________承担举证责任。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书画作品中的印章字体风格与作者时代不符,可直接判定为伪作。()
2.利用碳-14测年法可精确测定所有古书画的创作年代。()
3.书画鉴定报告需由两名及以上具备资质的鉴定师签字确认。()
4.为提升鉴定效率,可省略对书画装裱材料的年代考证。()
5.私人收藏的书画文物,经鉴定为赝品后可随意销毁。()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某拍卖行征集到一幅标称为清代八大山人所绘的《墨荷图》,画面呈现水墨淋漓的写意风格,落款为“八大山人”,钤印“八大山人”白文印。经初步观察,存在以下疑点:用笔缺乏八大山人“简逸冷峻”的特征,纸张质地与清代不符,印章布局松散。请分析:
1.该作品可能存在的作伪手法(8分)
2.进一步鉴定需采用的科学技术手段及目的(6分)
3.若鉴定为赝品,拍卖行应采取的合规措施(6分)
五、论述题(40分)
结合《中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论述书画鉴定中“传统目鉴”与“科技检测”的互补关系,并举例说明在复杂案例中的应用。
文物鉴定师(书画)笔试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B
5.C
二、填空题
1.鉴藏印
2.沈周
3.包浆
4.画作内容
5.合法性
三、判断题
1.×(需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
2.×(仅适用于有机材质且误差较大)
3.√
4.×(装裱材料是断代重要依据)
5.×(需按规定处理,不得随意销毁)
四、案例分析题
1.作伪手法:
●仿造风格:模仿八大山人题材,但用笔不符合其“简逸冷峻”特征;
●伪刻印章:钤印布局松散,与真迹印章规制不符;
●材料作旧:使用现代纸张冒充清代材质。
2.科学手段及目的:
●拉曼光谱分析颜料成分,判断是否为清代矿物颜料;
●纸张纤维显微检测,比对清代纸张纤维结构;
●印章印泥成分碳-14测年,确定钤印时间。
3.合规措施:
●立即撤拍该作品,书面告知委托人鉴定结果;
●记录赝品信息并上报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依据《拍卖法》追究委托人或相关方法律责任(如有欺诈行为)。
五、论述题
互补关系:
传统目鉴通过笔墨风格、题跋印章、装裱形制等人文特征判断时代气息,是书画鉴定的核心基础;科技检测则利用光谱分析、碳-14测年、纤维结构比对等手段验证材质年代,解决目鉴难以察觉的微观矛盾。两者结合可规避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如目鉴易受主观经验影响,科技检测需依赖样本数据库。
案例应用:
某明代画作疑似为清代摹本,目鉴发现笔墨流畅度与明代吴门画派特征存在细微差异,但题跋、印章均符合形制。通过科技检测:
●拉曼光谱显示颜料中含清代才广泛使用的普鲁士蓝,证明颜料层为后期添加;
●纸张碳-14测年显示纤维年代为17世纪末(清代初期),与目鉴疑点相互印证,最终判定为清代摹本。此案例中,目鉴提供怀疑方向,科技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