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
第PAGE12页共NUMPAGES1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
A卷(基础)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陈独秀在《新青年》刊发“评孔”文章共44篇,占《新青年》所载“评孔”类文章总数的47.8%。陈独秀“评孔”的目的是()
A.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B.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C.消除青年的偶像崇拜 D.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表大量的批判孔子的文章,而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孔子的批判,其实是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封建思想在民国时期代表着旧道德和旧文化,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时期,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排除B项;“消除青年的偶像崇拜”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是辛亥革命,排除D项。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难度】★
【题型】选择题
2.虽说为时不长,但中国复辟了帝制,袁世凯死后又接连出现军阀政权,这对致力于建设现代国家的知识分子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于是,他们积极开展针对国民中肩负着未来的年轻人的启蒙运动。这里“启蒙运动”是指()
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复辟了帝制,袁世凯死后又接连出现军阀政权……于是,他们积极开展针对国民中肩负着未来的年轻人的启蒙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针对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难度】★
【题型】选择题
3.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着手,提出“破除迷信”的口号,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材料强调了“先进知识分子”()
A.开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先河
B.指明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D.掀起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破除迷信”“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D项正确;开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先河的是洋务运动,排除A项;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排除B项;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的是维新变法运动,排除C项。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难度】★
【题型】选择题
4.观察下图,从内容上判断新文化运动是一场()
A.文学革命 B.军事革命
C.政治革命 D.经济革命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图中“《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什么是新文学》”可知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内容,由此得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非军事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排除B、C、D项。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难度】★
【题型】选择题
5.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思想 B.抨击旧道德
C.主张男女平等 D.倡导白话文
【答案】D
【解析】阅读题干诗句可知,李大钊的《山中即景》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具有白话诗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因此,李大钊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故选D项。诗句无法体现民主、平等及抨击旧道德,排除A、B、C项。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难度】★
【题型】选择题
6.“《新青年》出版以后,有易家钺、罗教伟等组织研究家族问题的团体,并实行对家庭的奋斗。潮流一开,青年男女对旧家庭的反抗,就几乎传遍了全国。”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对中国传统文化看法具有片面性
B.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拉开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