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招聘34人笔试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我国古人自古以来就对月亮有美好的憧憬,留下了很多有关月亮的诗句。下列诗句及出处对应不正确的是()。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旅夜书怀》
B.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答案】:A
【解析】本题可通过分析各诗句与出处的对应关系来判断选项的正确性。“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并非苏轼的《旅夜书怀》,苏轼是北宋文学家,其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而《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写给昔日同僚韩绰的一首调侃之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望月怀思的名篇,通过望月抒发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所作,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综上,诗句及出处对应不正确的描述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旅夜书怀》”。
2、①用人的关键并不在于用这个人而不用那个人,而在于怎样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最适当的位置,发挥最大的潜能②在不同的情境和条件下,长与短都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长的可以变短,短的可以变长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策略④这种长与短互换的规律,是长短辩证关系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部分⑤管理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短中见长,善用其短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长处和短处并不是绝对的,没有静止不变的长,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短。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最恰当的是()
A.③⑥②④①⑤
B.⑤④⑥②①③
C.②⑤④①③⑥
D.①⑤⑥③②④
【答案】:A
【解析】③提出扬长避短是用人策略,⑥转折指出长短非绝对,②说明长短会转化,④强调转化规律易被忽视,①讲用人关键,⑤说明管理者要善用短,按此逻辑,正确顺序为③⑥②④①⑤。
3、以下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A.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总称
B.减量化是指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C.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创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即为再利用
D.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循环经济相关概念的理解。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而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并非是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此概念错误。所以对循环经济理解错误的描述是关于资源化的错误表述。
4、下列关于近代作家的作品及体裁说法正确的是()。
A.《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小说集
B.《女神》,作者郭沫若,历史剧
C.《寄小读者》,作者冰心,散文集
D.《多收了三五斗》,作者老舍,短篇小说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近代作家作品及其体裁的相关知识。鲁迅的《朝花夕拾》是散文集,而并非小说集。《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郭沫若的《女神》是诗集,不是历史剧。《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它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冰心的《寄小读者》是散文集。该作品是冰心在1923年至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共二十九篇,其中有二十一篇是她赴美留学期间写成的,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多收了三五斗》的作者是叶圣陶,不是老舍。这是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以及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控诉。综上,关于近代作家的作品及体裁说法正确的表述是《寄小读者》为散文集且作者为冰心。
5、李某在校园聚众斗殴,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违反了该校的校纪校规。该校决定对李某作出处分,以起到教育其他在校学生的作用。对此情况应该采取的文种为()。
A.通告
B.通知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