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考试黑钻押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70分)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下列四项中,不属于多媒体所包括的媒体类型是()
A.X光
B.图象
C.视频
D.音频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多媒体包含媒体类型的了解。多媒体通常指多种信息载体,如图像、视频、音频等。而X光主要用于医学诊断等特定领域,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类型。图像、视频、音频则是常见的多媒体元素,在多媒体应用中广泛使用。
2、如图所示,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斜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推物块,物块仍静止不动。则()
A.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一定变小
B.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一定变大
C.斜面对物块的静摩擦力一定变小
D.斜面对物块的静摩擦力一定变大
答案:B
解析:
3、如图是由棱长为1的正方体搭成的积木三视图,则图中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个数是()
A.4
B.5
C.6
D.7
答案:C
解析:由俯视图可知,积木的第一层有5个正方体,再由主视图可知,第二层右侧有1个正方体,此时由左视图可验证,一共有6个正方体。
4、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有F=10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A、B、C三个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物体对B物体的摩擦力为10N,向左
B.地面对A物体的摩擦力为10N,向右
C.B物体对C物体的摩擦力为零
D.C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答案:B
解析:以ABC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整体受到水平向左10N的力F、水平向右10N的力F,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整体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故水平面对A没有摩擦力;
以BC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整体受到水平向右的10N的力,必有一个A对B施加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为10N,BC整体平衡;反之B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大小为10N;
以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B受到水平向右10N的拉力F,A对B施加的水平向左的10N的静摩擦力,两个力使B平衡。
以A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A受到水平向左的10N的力,B对A施加的水平向右的10N的静摩擦力,两个力的作用下已经平衡,故水平面对A没有摩擦力,与ABC整体判断结论同。
以C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相对于B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故水平方向没有静摩擦力,竖直方向重力和B对C的支持力平衡。
5、下列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cm
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2.4cm
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165cm
D.一个中学生跑完100m的时间约9.6s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新铅笔长度约18cm而非1.8cm,A错误;一元硬币厚度约2.4mm而非2.4cm,B错误;中学生身高约165cm是合理的,C正确;中学生跑完100m一般在15s左右,9.6s太快不符合实际,D错误。综上,答案选C。
6、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始终保持静止,当力F逐渐减小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物体受到的合力减小
D.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答案:A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重力、摩擦力、拉力F及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N的作用,将这些力正交分解,根据力的平衡可知:F+N=Gcosθ,f=Gsinθ,当拉力F减小时,N会增大,而G是不变的,θ也是不变的,故摩擦力f也是不变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
考点:力的平衡,正交分解。
7、信息处理包括()。
A.数据采集
B.数据传输
C.数据检索
D.上述3项内容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信息处理的范畴。信息处理涵盖多个环节,数据采集是获取原始信息的基础,数据传输实现信息的传递,数据检索则帮助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信息处理过程,所以答案是D,包含上述3项内容。
8、下列做法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A.拉链拉不动时,在拉链上抹一点石蜡
B.搬运笨重货箱时,在地上铺几根圆木
C.汽车失事的马路上流满了润滑油,在路面上撒些沙子或木渣子
D.锁生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