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氨嗪生产的制药车间布置图的分析及绘制
目录
1.1制药车间组成 1
1.2车间布置要求 1
1.2.1设备布置 1
1.2.2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生活区的布置 2
1.2.3洁净车间布置 2
2、工厂选址 2
2.1厂址选择基本原则 3
2.2厂址选择 3
3、图纸绘制 4
3.1物料平衡框图 4
3.2车间平面布置图 5
3.3厂房布置图 8
厂房布局设计的目的是对厂房的配置和设备的安置做出合理部署。有效的车间布置能使工作空间、设施和材料实现最合理的组合,以降低劳动成本,减少事故发生,增加地面空间,提高材料利用率,改善工作条件,促进生产发展。
1.1制药车间组成
车间一般由生产部分、辅助生产部分和行政生活部分组成。其中生产区包括原料精制工段、反应工段和分离工段等。辅助生产区包括机修房、配电房、动力房、除尘、通风室、化验室等。生活行政部分包括办公室、卫生间、休息室等。
1.2车间布置要求
1.2.1设备布置
(1)安全距离:结合设备种类、大小、检修频繁程度等因素在设备之间以及设备与建筑物间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
(2)设备排列顺序:设备布置要与工艺流程的顺序相对应,横向与纵向的连续性要得到保证,避免物料交叉往返。合理利用垂直空间。
(3)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布置应尽量保持工艺顺序中横向和纵向的连续性。对于有压差的设备,要充分利用高位差,采用上下层布置方法。
(4)工艺布置时将洁净度要求高的工序置于上风侧,将污染程度高的工艺设备布置在下风侧或靠近排风口处[101。
(5)为了方便管理和操作,对于相同或同类型的设备、操作性质相似的设备,尽可能的放置在一起。
(6)防火防爆:甲类厂房(防爆车间)的内部不能有死角,避免粉尘及防爆性气体积聚;使用防火墙将车间内的防火防爆区与其他区域隔开。
(7)环境保护:采取保护措施将会产生腐蚀性介质的设备与周围环境区隔开;注意减震降噪;要考虑相应的环保措施,尽可能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1.2.2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生活区的布置
(1)在生产规模较小的车间内,非生产区域可以集中放置在一个单一的车间里。
(2)车间整体布局和自身用途是布置非生产区需要重点考虑的,如配电室距离电力负荷最大的区域要近。
(3)相比于生产区来说,非生产区用房的高度往往较低,因此常会采用多层的形式。
(4)考虑到粉尘和有害气体,非生产区布置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时比较合理。
(5)机修室、动力室宜布置在底层,办公室、休息室、会议室适合布置在楼上。
1.2.3洁净车间布置
(1)洁净车间中人员与物料的出入通道必须分别设置,原辅料和成品的出入口必须分开。
(2)极易造成污染的物料和废弃物可根据需要设置专用的出入口,洁净车间内物料传递路线应尽量缩短。
(3)人员和物料进入洁净车间要有各自的洁净室和设施。人员净化室包括门厅、换鞋室、盥洗室、气闸室或空气吹淋室;物料净化室包括包装清洁处理室、气闸室或传递窗。
(4)为了减少生产中的迂回、往返,生产区域布局与工艺流程要相对应。
(5)根据不同的洁净级别,按其高低将房间或区域从内到外布置,同时要设置防污染措施,比如气闸室。
(6)原材料、半成品存放区与生产区的距离要尽可能的短,以免途中产生
污染11]。
2、工厂选址
厂址选择是指选择合理的地理位置。工厂位置一旦固定,就不能移动。厂址条件选择是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厂址选择将极大地影响各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城市和工业区的建设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1厂址选择基本原则
(1)在选择厂址时,应遵循国家的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建设用地的选择应当从全局出发,要符合国家长远规划、工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
(2)了解制药工业对厂址选择所具有的特殊要求。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药品的生产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的有关规定,在严格的洁净环境中生产。另外药厂应建设在工业区上风处,同时远离码头、车站等人流、物流较为密集的地区。
(3)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企业应当对所产生的污染物实行全面管理,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制药生产中的废弃物很多,对排放的废弃物中有价值的物质进行资源化利用和综合利用是一项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
(4)具备基本的生产条件。厂址应便于运输,畅通快捷,便于水、电、气、原材料和燃料的供应。厂址的自然地形应整齐、平坦,有利于场地内排水、运输。同时对厂址地质条件也有要求,地耐力应要求在0.1MPa以上,地下水位不能过
高[12]。
(5)节约用地。在选择种植用地时,要尽量利用荒地、耕地及低产地,少占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