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氨嗪生产的制药车间布置图的分析及绘制
目录
1.1制药车间组成1
1.2车间布置要求1
1.2.1设备布置1
1.2.2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生活区的布置2
1.2.3洁净车间布置2
2、工厂址2
2.1厂址择基本原则3
2.2厂址择3
3、图纸绘制4
3.1物料平衡框图4
3.2车间平面布置图5
3.3厂房布置图8
厂房布局设计的目的是对厂房的配置和设备的安置做出合理部署。有效的车
间布置能使工作空间、设施和材料实现最合理的组合,以降低劳动成本,减少事
故发生,增加地面空间,提高材料利用率,改善工作条件,促进生产发展。
1.1制药车间组成
车间一般由生产部分、辅助生产部分和行政生活部分组成。其中生产区包括
原料精制工段、反应工段和分离工段等。辅助生产区包括机修房、配电房、动力
房、除尘、通风室、化验室等。生活行政部分包括办公室、卫生间、休息室等。
1.2车间布置要求
1.2.1设备布置
(1)安全距离:结合设备种类、大小、检修频繁程度等因素在设备之间以
及设备与建筑物间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
(2)设备排列顺序:设备布置要与工艺流程的顺序相对应,横向与纵向的
连续性要得到保证,避免物料交叉往返。合理利用垂直空间。
(3)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布置应尽量保持工艺顺序中横向和纵向的连续性。
对于有压差的设备,要充分利用高位差,采用上下层布置方法。
(4)工艺布置时将洁净度要求高的工序置于上风侧,将污染程度高的工艺
设备布置在下风侧或靠近排风口处的。
(5)为了方便管理和操作,对于相同或同类型的设备、操作性质相似的设
备,尽可能的放置在一起。
(6)防火防爆:甲类厂房(防爆车间)的内部不能有死角,避免粉尘及防
爆性气体积聚;使用防火墙将车间内的防火防爆区与其他区域隔开。
(7)环境保护:采取保护措施将会产生腐蚀性介质的设备与周围环境区隔
开;注意减震降噪;要考虑相应的环保措施,尽可能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122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生活区的布置
(1)在生产规模较小的车间内,非生产区域可以集中放置在一个单一的车
间里。
(2)车间整体布局和自身用途是布置非生产区需要重点考虑的,如配电室
距离电力负荷最大的区域要近。
(3)相比于生产区来说,非生产区用房的高度往往较低,因此常会采用多
层的形式。
(4)考虑到粉尘和有害气体,非生产区布置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时比较合理。
(5)机修室、动力室宜布置在底层,办公室、休息室、会议室适合布置在
楼上。
1.2.3洁净车间布置
(1)洁净车间中人员与物料的出入通道必须分别设置,原辅料和成品的出
入口必须分开。
(2)极易造成污染的物料和废弃物可根据需要设置专用的出入口,洁净车
间内物料传递路线应尽量缩短。
(3)人员和物料进入洁净车间要有各自的洁净室和设施。人员净化室包括
门厅、换鞋室、盥洗室、气闸室或空气吹淋室;物料净化室包括包装清洁处理室、
气闸室或传递窗。
(4)为了减少生产中的迂回、往返,生产区域布局与工艺流程要相对应。
(5)根据不同的洁净级别,按其高低将房间或区域从内到外布置,同时要
设置防污染措施,比如气闸室。
(6)原材料、半成品存放区与生产区的距离要尽可能的短,以免途中产生
污染m]。
2、工厂址
厂址择是指择合理的地理位置。工厂位置一旦固定,就不能移动。厂址
条件择是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厂址择将极大地影响各区域
产业的合理布局、城市和工业区的建设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1厂址择基本原则
(1)在择厂址时,应遵循国家的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建
设用地的择应当从全局出发,要符合国家长远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