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上的小“血管”》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本节课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主要体现以下核心内容和要求:
一、对应学段目标
1.第一学段(1—2年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渗透
·观察能力:
课标要求“能观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本课通过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叶脉结构,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物的细节美。
·造型表现:
课标提出“能用线条、形状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闻”,本课用线描表现叶脉,契合“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
·文化理解:
课标强调“感知生命与自然的联系”,本课通过叶脉与人体血管的类比,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共通性。
2.学习任务群关联
·“欣赏·评述”任务群:
通过欣赏叶脉的形态美和线描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造型·表现”任务群:
用线条创作叶子,体现“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要求。
二、具体课标内容对应
1.【课程内容】“造型·表现”领域·标准:
“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本课体现:
学生用勾线笔表现叶脉的粗细、疏密线条,并添加点线面装饰。
2.【审美感知】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标准:
“感受自然界中对称、重复等形式美的特征。”
·本课体现:
观察叶脉的对称(如羽状脉)、网状排列等形式美,转化为艺术创作。
3.【文化理解】生命教育渗透·标准:
“初步了解艺术与生活、自然的关系。”
·本课体现:
通过叶脉输送养分的功能,关联人类生命成长,体现跨学科(科学+美术)融合。
4.【艺术表现】工具与媒材应用·标准:
“尝试不同的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媒材进行简单组合。”
·本课体现:
使用勾线笔、彩纸、实物落叶等常见材料完成创作。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树叶,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外形、颜色、质地等特征,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重点认识叶脉,如主叶脉、次叶脉、支叶脉等,以及叶脉为叶子输送水分和养料、支撑叶片的作用。让学生运用点、线、面等美术语言,学习用写生的方法,通过不同的线条表现叶子上“小血管”的美,如用长短、粗细、疏密不同的线条来描绘叶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造型能力。
学情分析:
此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新奇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对大自然的植物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探索欲望,这为学习叶子相关知识提供了积极的心理基础。经过一年级的美术学习,学生已掌握一些简单的线条,如直线、曲线、折线等,对色彩也有了初步认识,能够运用基本图形进行简单组合。但对于点、线、面的灵活运用能力不足,在绘画中自主创造能力较弱,多数处于模仿阶段。比如在画叶子时,虽能画出大致形状,但在表现叶脉的丰富线条变化和独特纹理时,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学中教师需采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展示丰富的叶子图片和动画,组织小组观察、讨论活动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叶脉,加强示范和指导,逐步提升学生运用线条表现叶脉的能力,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学生挑选喜欢的叶子,通过观察和欣赏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感知其形状、色彩和纹理的美感。
2.学习运用线描写生的方法,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叶子上的小“血管”的美,自由大胆的创作。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耐心作画的习惯,能从一片树叶的生长,联系到自己,乃至人类生命的更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树叶的美,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叶子的形状、结构和纹理。
教学难点: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运用点线面搭配的知识,设计出独特漂亮的叶子。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视频、透明胶和树叶教具若干。?
学生:双头勾线笔、铅笔、橡皮、彩纸和实物落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树爷爷来啦,可它看起来好难过啊,一起听树爷爷讲发生了什么事吧:音频:“你们瞧,春天都来了,可春姑娘还没有给我穿上新衣服,他是不是把我这把老骨头给忘了呀!”
师:树爷爷提到的新衣服是什么呢?
生:树叶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在帮助大树爷爷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叶子上的小血管,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树爷爷绘画出漂亮的叶子,给大树爷爷换新衣。
二、新授环节
活动一:了解叶子的形状和颜色?
师:同学们,你都收集到了哪些形状的叶子?请分享一下
生:椭圆形圆形
师:谁是椭圆形的叶子请举起来,谁是……请举起来
师:接下来请看老师收集到的叶子,他们有圆形,还有……除了这些基本形状,还有些不规则形状的叶子,大自然真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叶子。那他们颜色一样吗?不一样,非常的丰富多彩。叶子的颜色随着季节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变化。有绿色、红色、黄色、褐色等颜色,非常的美。我们在给树爷爷画衣服的时候可以给它设计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