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搜集与人们生活变化有关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讲述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尤其是我国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加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认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从满街吆喝卖货到网上直播卖货,从自行车到高铁、飞机,从书信传递到网络信息秒回复,中国发生了巨大了变化,具体还有哪些方面的发展变化呢?为什么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呢?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自主学习
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通信等方面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交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3.通信事业的发展有何意义?
探究新知
一、社会生活的变化——衣
展示20世纪70年代人们衣着的照片,思考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穿着有何特点?展示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服饰,思考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穿着又有何特点?为什么?
教师点拨:回顾这几十年的时尚,我们从追逐外国,到借鉴外国,再到创造属于自己的时尚,中国的潮流服饰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越来越闪耀世界。折射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内涵,从侧面也反映了我们生活方式和个人价值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食
同学们结合课本和所搜集到的史料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年夜饭有何变化?从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到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年夜饭需要攒半年的肉票。肉票又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的人们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不仅仅有肉票,还有粮票、布票、油票等。这各种购物票其实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物凭证,是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在1993年才彻底消失在历史舞台上,当然也成为收藏家的新宠。那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凭票证才能购物?
国家经济落后,商品物资极其匮乏,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
虽然现在的我们物资丰富,生活水平较之以往有极大提高,可选择的食物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仍要居安思危,倡导节约,抵制浪费,提倡“光盘行动”。
三、社会生活的变化——住
展示改革开放前农村的生活居住情况图片,“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体现当时人民居住环境破旧不堪,住房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展示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现貌图,体现改革开放后人们的住房面积扩大,居住环境大大改善。生活质量节节高。
四、社会生活的变化——行
展示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变化图,感受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捷。
结合教材,归纳交通发展的成就。
铁路
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铁路营业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到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公路运输
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航空
国内国际航线众多,我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城市道路
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五、社会生活的变化——通信
我国的通信网络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改革开放之前,通信主要靠写信、电报、手摇电话等,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潮扑面而来,BP机、大哥大逐渐映入人们的视野,也成为潮、有钱人的象征。21世纪2G、3G、4G、5G网络不断发展,更新换代,网上购物、手机支付成为日常必需。那这些通信网络事业的发展有何意义呢?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网民规模也在不断攀升,截至到2020年3月,中国网民超9亿人。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互联网+”模式逐渐开启,网络直播带货给农村带来新的机遇,线上教学开启了新的教学模式,网上购物,躺家便能购到全球好物并且还送货上门。互联网确确实实给人们带来了好处,但是不是百利无一害呢?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互联网呢?
合作交流
结合所学,分析社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