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视事业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地也建成了地方性电视台,但全国也只不过十几家。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的电视事业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1)发展:第31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第32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第33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第1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同心协力Ⅱ电影Ⅳ网络Ⅰ报刊第2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大家想在古代社会里可能吗?古人用什么传递信息?飞鸽传书烽火传信……那么我们今天呢?第3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思考: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第4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报刊业走向繁荣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邸报.所以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思考: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整理出我国报刊业。第5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形成阶段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1873年,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出现:1873年艾小梅的《昭文新报》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33)是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报刊第6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第7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成为宣传新文化的阵地。陈独秀第8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由国民党控制中共机关报第9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0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发展阶段辛亥革命时期:《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下一张思想解放、科学、民主、马克思主义发动群众、指导革命影响:影响:影响: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11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繁荣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繁荣的表现对社会的影响《考试报》《中学英语学习报》《小龙人报》《经济日报》《农业日报》《华商报》《南方日报》《参考消息》《银川晚报》《吴忠日报》《新消息报》第12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材料一“今乃海宇大通,朝野一气,政学格致,万象森罗,俱于报章见之,……不出户庭,而得五洲大地之规模;不程时日,而收延年惜阴之大效。凡官焉者、士焉者、商焉者、农工焉者,但能读书写识字,即可触类旁通,不啻购千万秘籍,萃什佰良师益友于其案侧也。”——唐才常材料二1896年由梁启超、黄遵宪、汪康年等创办的《时务报》,“以言论鼓吹改革,发刊之后,风靡海内,销行至万份,举国趣之,如饮狂泉。”报刊言论“凉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材料三“自甲午以来,……始有亟亟于知己知彼,舍旧谋新,以图自强而洗大耻者。”而要使大多数国人“知己知彼”、“舍旧谋新”,则“非广译东西文各报,无以通彼已之邮;非指陈利病,辨别同异,无以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