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米粉》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1.1.1标准下达计划(包括标准下达计划文件、标准名称、第一起草单位和协作单位等)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2024年第二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4〕18号)文件,糙米粉标准T-449)由哈尔滨学院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牵头起草,协作单位包括黑龙江省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和技术中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黑龙江农投数字产业园有限公司、哈尔滨兴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五常市儒粮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米非米食品有限公司、辽宁省粮食和物资储备事务服务中心、陕西省粮食质量安全中心。
1.1.2标准计划项目调整(如有,请写明申请调整的具体内容、理由和依据等)
无。
1.2标准制修订的背景、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准确、详细、多角度阐述,切勿泛泛而谈)
1.2.1标准制定背景
(1)产业背景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一直以来,谷物生产加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粮食展望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谷物类粮食产量约为27.22亿吨,其中中国的粮食总产量接近6.64亿吨,约为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4.4%。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数十年都是全球第一,而且远超其他国家(第二名是美国,粮食产量整体在5亿吨左右波动)。我国是世界粮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受上世纪历史因素影响及膳食口感的追求,我国粮食供应稳定以来,我国居民粮食消费习惯逐渐过度到以精白米面为主,这种膳食习惯是以牺牲稻米外部种皮、果皮和胚的粮食过度加工为代价的。
稻米是我国60%人口的餐桌主食,稻米过度加工问题已经得到国家卫健委、开设食品加工专业的科研院所,甚至群众百姓的广泛重视。研究表明,从营养的
1
角度上看,精白米加工过程去除了稻米中重要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各类生理活性物质,是近年来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中国营养学会于2022年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指出“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的建议。今后,稻米等粮食的全谷物利用产品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百姓膳食中;从加工的角度来看,精白米加工过程会碾磨掉12%的糙米外层并产生15%的碎米,目前我国稻谷加工出米率实际约为65%左右,稻米加工副产物仅有少量用于加工米糠油等产品外,多数以饲料的形式流通,从人类口粮的角度,产生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在耕地量有限,粮食产量有限的情况下,从加工的角度最大化利用粮食也是保障我国人民口粮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
糙米粉是利用糙米、碎米和米糠,通过热稳定化处理(挤压膨化和烘烤碾磨)后碾磨而成的,是糙米全利用的关键中间产品,也是已经具有产业化规模的一种稻米全利用产品。糙米粉类全谷物消费的增长在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素摄入失衡的现状,以及大幅减少粮食资源浪费方面极具潜力,该产业的发展可成为助力我国“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
(2)政策背景
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形势下,我国需要开展多方举措以保障人口粮食安全问题。2021年3月,我国通过了《反粮食浪费法》,其目的就是减少粮食的浪费。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对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措施的硬化实化细化,推动建立节粮减损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强调,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随着节粮减损战略的实施和精白米主食带来慢病风险的证据越来越多,节粮减损、适度加工成为我国稻米加工业的发展方向,对促进国民健康、保证粮食安全、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那么在当前的政策背景下,建立有效的节粮减损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则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武器。
1.2.2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糙米粉产品是一种糙米全利用加工制品,而糙米全利用加工是以稻米完整颖果为加工对象,产品因包含了稻米的种皮、果皮、胚及胚乳部分而富含活跃的酶类和不稳定脂类物质,这也是糙米粉类产品以经热稳定化处理而非生糙米粉进行
2
市场流通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保证糙米粉的产品品质和产业良性发展,除制定标准对其产品品质指标加以要求外,对其产品安全加以监管也至关重要。
国际上,与稻米相关的通用质量标准已日趋完善,并对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指导和规范作用,但现行的稻米相关质量标准,如糙米、发芽糙米、留胚米等,多集中在稻米初加工领域,糙米粉加工需要遵守或执行的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