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名嘴:1785字
备用题目钱锺书:书生豪气,妙语论“道”
钱钟书:反讽妙论,幽默十足
陕西赵爱平
黄谨曾有言:“当代学人,最不可思议者,当数钱锺书。他不仅有惊人的渊博和睿智,更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包容力;他能够像魔术师一般,把种种本不亲和甚至相互排斥的东西,不落痕迹、天衣无缝地融和在一起,而十分幽默。”确实,作为国学大师的钱钟书,口才非常了得,在评析各种社会现象时,尤其善于运用反讽,营造出强烈的幽默感,令人赞叹。
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
社会上非常崇拜文凭、证书等,钱钟书说:“上帝要拣最美丽的鸟做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羽毛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思想家。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针对人们对文凭的浅薄认识,钱钟书借助寓言来透析道理,在幽默中点出问题的实质,讽刺了那类插上羽毛就扮美的滑稽现象。最后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把文凭比作“树叶”,形象贴切,又鞭辟入里,充满了浓浓的幽默感。这告诉我们:只有真才实学才能遮羞,才能赢得认可,否则只能是自欺欺人。钱钟书这番妙论,不仅把文凭的本质巧妙传达了出来,还传达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实在精妙。
假道学的特征可以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
谈到社会上的虚假现象,钱钟书说:“自己要充好人,总先把世界上的人说得都是坏蛋;自己要充道学,先正颜厉色,说旁人如何不道学或假道学。说到此地,不由自主地想到《聊斋》里女鬼答复狐狸精的话:‘你说我不是人,你就算得人么?’所以不配教训人的人最宜教训人。假道学的特征可以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依照莎士比亚戏里王子汉姆雷德骂他未婚妻的话,女子化妆打扮,也是爱面子而不要脸。假道学也就是美容的艺术。头脑简单的人也许要说,自己没有道德而教训他人,那是假道学。我们的回答是:假道学有什么不好呢?有许多人对于假道学的深恨痛骂,也只如猴子照镜,不知道看见的就是自己的丑相。老实说,假道学比真道学更为难能可贵。自己有了道德而来教训他人,那有什么希奇;没有道德而也能以道德教人,这才见得本领。有学问能教书,不过见得有学问;没有学问而偏能教书,好比无本钱的生意,那就是艺术了。”
钱钟书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辩证地分析了假道学的独特思维方式是偏爱面子、颠倒是非和言行不一。钱钟书先后引用了《聊斋》和莎士比亚的话进行论证,还故意用肯定的语调赞扬假道学的这番丑行。用褒来贬,充满了反讽的智慧,含金量更高!让人心悦诚服茅塞顿开,也指引人们别做假道学这类的伪君子,要言行不一,才能提高修养,才能获得赞赏。
有胆量抬出俗气来跟风雅抵抗,仿佛魔鬼反对上帝
针对社会上充斥的庸俗现象,钱钟书说:“找遍了化学书,在炭气、氧气以至于氯气之外,你是看不到俗气的。这是比任何气体更稀淡、更微茫,超出于五官感觉之上的一种气体,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俗气有一个公共的成分——量的过度:钻戒戴在手上是极悦目的,但是十指尖尖都拶着钻戒,太多了,就俗了!我们不赞成一切夸张和卖弄,因为一切夸张和卖弄总是过量的,上自媒人的花言巧语,下至戏里的丑表功,都是言过其实、表过其里的。天下不愁没有雅人和俗人,只是没有俗得有勇气的人,有胆量抬出俗气来跟风雅抵抗,仿佛魔鬼反对上帝。有这个人么?我们应当像敬礼撒旦一般的敬礼他。”
钱钟书把俗气放到化学气体中加以讨论,新颖有趣而且具体化,认为俗气是一种社会上的一种过度的不良氛围。随后,他从戴钻戒,扩展到说媒、演戏等等,指出俗气存在的广泛性和严重性。这番话,通篇都是反语和反问,讽刺了俗不可耐的现象。通过这一番深刻的反讽妙论,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人人说真话,做真事,才能成为“雅人”,才能脱离粗俗的境地。
赵瑞蕻说:“钱钟书的学问像一盒熠熠发光的珍宝”。的确,钱钟书先生学识渊博学贯中西,行文说话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特别是他擅长运用反讽的技巧,把深刻的社会问题透析出来,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令人警醒,给人深刻的警示和启发,值得我们细细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