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病是伏寒化温,里热发于少阳发病之时热邪郁于里,阻滞气机,使足少阳胆经的经气不利,出入失常,热邪不能外发,郁滞在半表半里,卫气不能宣发于表——恶寒邪气阻滞在半表半里,正气要驱逐它,正邪相争——发热邪阻则恶寒,正争则发热,于是就出现了寒热往来的症状口苦——由胆热逼迫胆汁上逆于口所导致第62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口渴、小便短赤——里热伤津干呕——胆木乘于胃土所致。肝、胆在五行中都属木,胆为甲木,肝为乙木。胆郁则气机出入不利,三焦的气机升降也就不通畅,从而导致了胃气不降,上逆而呕郁热内扰心神,就出现心烦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经过胸胁部,热郁胆经,少阳经气不利,就出现胸胁胀闷不舒,甚至胁痛舌红苔黄燥,脉数——标志里热盛脉弦——主胆郁气滞第63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高热的病人为什么没有汗出呢?热郁于里,少阳经气不利,表里出入枢机阻塞,体内的津液不能向外蒸腾而外泄——不出汗高热而无汗,热型称为郁闭之热,也属无形热盛,与肺胃热炽的蒸腾之热不同肺主宣发,胃为十二经水谷之海,它们都是向外发布的,所以肺胃热炽是蒸腾之热,高热,口渴,同时大汗出胆是主疏泄的,它出现病变则气机阻滞,疏泄功能失常,阳气与津液不能向外输布,所以同样是高热但却无汗第64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苦寒泄热,宣郁透邪黄芩汤加豆豉元参方(《温热逢源》)黄芩三钱(15g)芍药三钱(15g)甘草(炙)一钱(10g)大枣(擘)三枚淡豆豉四钱(15g)元参三钱(15g)水五杯,煮取八分三杯,温服一杯。日再服,夜一服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这四味药是《伤寒论》中黄芩汤的原方,清代柳宝诒的《温热逢源》中又加入了豆豉与元参第65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黄芩苦寒,入少阳经而清泄胆热芍药(酸寒的白芍),白芍配伍炙甘草,酸甘化阴而生津液豆豉微辛微温,能宣发伏邪,宣郁透热,给热邪找出路元参甘咸寒,养阴清热此方专入少阳——既能清泄热邪,又能宣郁透热,还有保津生津——热郁少阳证代表方第66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黄连黄芩汤《温病条辨?中焦篇》第19条说:“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黄连黄芩汤主之。不渴而舌滑者,属湿温。”“阳明温病”——但其症状见“干呕,口苦而渴”,应当辨为热郁少阳证黄连黄芩汤:黄连二钱(10g)黄芩二钱(15g)郁金一钱五分(10g)香豆豉二钱(15g)这个方剂与黄芩汤加豆豉、元参方的组方原则基本相同第67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两个方剂中都用黄芩柳宝诒又用了豆豉而吴鞠通用了黄连,药虽不同,但性味都是苦寒,作用相近吴氏没有用柴胡而是用郁金,二者疏利气机作用也相类,但郁金辛寒不燥,较之用柴胡又有特色吴鞠通这个方剂的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到固护阴液,在临床使用时可以在方中加白芍、炙甘草、元参第68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新感引动伏邪而兼有微恶风寒,身形拘急的风寒表证,在方中加两茎葱白,以表散风寒外感风热而见微恶风寒,头痛,咽痛者,加银花、连翘,以清透表热呕吐频繁剧烈,加大剂量的竹茹以清热止呕肝胆热炽,加羚羊角热郁少阳证初起第69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黄芩汤加豆豉元参方、黄连黄芩汤与白虎汤都是清气分大热方剂,但组方用药原则大不相同热郁少阳证是郁闭之热,里热内郁而不外蒸——黄芩汤加豆豉元参方或黄连黄芩汤一方面苦寒泄热的药物折热下行一方面疏利气机药物宣郁透邪,使邪气有外达之机肺胃热炽证是蒸腾之热,里热有外越的趋势——白虎汤,以辛寒清气的药物因势利导,达热出表,无须理气宣郁之品第70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麻黄:大辛大温发汗解表:配桂枝,解表力非常强宣肺平喘:配杏仁利尿消肿:配白术、生姜等药第30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石膏在温热病气分证中使用最多麻杏甘石汤——清肺热,宣肺气——属于辛寒清气法,平性而略偏于凉《伤寒论》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是1∶2热势很重,可加重石膏用量到30g肺热咳喘,麻黄配石膏效果最好石膏配伍麻黄,清热宣肺、止咳平喘——清肺热宣肺气,开泄腠理,使热邪有出路,可以透表而解,咳喘平复杏仁降肺气,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第31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肺热咳喘而痰多——加清化热痰药浙贝母、栝蒌、竹沥、车前子、葶苈子大便不干——栝蒌皮宽胸化痰大便干——全栝蒌,既宽胸理气化痰又润畅通便栝蒌与竹沥用30g肺热热邪损伤肺络——咯痰带血——凉血止血药,如白茅根、藕节、仙鹤草等第32页,共99页,星期日,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