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课程名称
数据库技术应用
学时总数
64
任课教师
适用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课次
5
审批人
章节题目
1.3.1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1.3.2关系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审批时间
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系统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能够清晰列出用户数据业务需求,完成数据库的分析、设计与实现。
教学重点
1、数据库设计步骤;
2、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1、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2、关系模型规范化。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PPT演示,电脑和投影仪
课堂教学创新点
混合式教学方式,利用智慧树平台视频资源进行理论内容讲解。
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及切入点(可选)
讲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增强学生科技兴国的信念,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1.内容回顾(5分)
2.引入(5分)
案例:图书馆管理员的现代化操作实现,设计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
3.数据库设计的步骤(30分)
(1)需求分析
目的:分析系统的需求,包括信息需求、处理需求、运行需求。
任务:收集数库用户对数据的需求和对数据处理的要求,可采取的方式有查阅文档、现场调查、问卷调查、面谈等,输出结果为需求分析数据说明书。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是系统分析常用工具。
外部实体:描述一个输入源点或输出汇点。其中注明源点或汇点的名称。
加工:描述一个处理过程。输入数据在此进行变换产生输出数据。其中注明数据处理的名称。
数据流:在转换之间有向流动的数据项或数据项集合。流线上注明数据流名称,箭头代表数据流动方向
数据存储:为一个或多个转换提供数据源或数据存储服务的缓冲区、文件或数据库。其中注明数据存储的名称。
(2)概念设计
目的:需求说明书中数据使用E-R模型进行描述。
任务:设计局部E-R图,合并局部,输出系统综合E-R模型。
(3)逻辑设计
目的:将E-R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式(关系模式)
任务:E-R模型转换为符合规划化理论的关系模式,输出表的设计及表之间关联设计
(4)物理设计
目的: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