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欧亚学院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授课计划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班级
统本大数据2201-2204
任课教师
李淑玲、田西壮、史博文
本学期周数
16
课程总学时
64
周学时
4
本学期计划教学总学时
64
理论课
学时
32
实践教学环节学时
32
使用教材名称、版本
《MySQL数据库程序设计》,教育部考试中心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02,9787040576856
主要参考
资料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王珊、萨师煊编著
编写说明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了解、教学目标、课内外学习要求、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及对学生的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是金融与数据科学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述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及数据操作应用。本课程围绕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数据工程师的基本技能要求,采取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据库基本概念,能以当前主流关系数据库管理工具Oracle、SQLserver或MySQL中的一种为平台工具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能在实践中完成数据库中存储数据的操作、管理与维护。
对学生的了解
对于学习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是他们了解和掌握数据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原理,从而对数据的存储、查询、更新和管理有全面的认识。该课程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课程学习后,学生应具备:
课程目标1:能够列出数据库的基本模型、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能够详述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知识层面)
课程目标2:能够诠释数据库的设计方法。(理解层面)
课程目标3:会安装、调试、使用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在数据库管理平台中能够运用数据库设计理念,建立数据库和数据表,能够使用T-SQL语言解决数据库创建、更改、删除及数据相关处理与维护操作。(应用层面)
课程目标4:能够正确分析数据表之间及数据之间的关联性,面向具体业务需求能够进行提取数据的分析。(分析层面)
课程目标5: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合理数据库系统并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层面)。
课内外学习要求
课内学习要求
学生需要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包括数据库模型、关系数据库、SQL语言、数据库设计等。学生在课堂上需要积极参与讨论,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课外学习要求
学生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扩展和深化对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论文、在线资源等途径,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可以通过参与数据库相关的项目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手段
本课程围绕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数据工程师的基本技能要求,采取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贯彻“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例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数据库应用、维护及设计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数据库实操能力,达到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目的。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成绩=平时过程考核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
平时过程考核成绩(50%)=网络学习(10%)+测试(15%)+作业(25%)
期末考试(50%)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
对学生的要求
根据教学要求,积极主动完成课程所要求的网络学习、作业与测试。
编写人
课程组组长
同意。
签名:2024年2月1日
课次
周次
授课内容
(章节号、名称)
授课
方式
课内外
作业/课外学习要求
备注
1
1
课程介绍
第一章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1.1.1数据库相关的基本概念
讲授、混合式
智慧树
1.1.1
2
1
1.1.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1.3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讲授、混合式
测试1
智慧树
1.1.2
3
2
1.1.4数据模型
讲授、混合式
智慧树
1.2
4
2
1.2关系数据库
1.2.1基本概念
1.2.2基本性质
讲授、混合式
测试2
智慧树
1.3.1-1.3.2
5
3
1.3.1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1.3.2关系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讲授、混合式
测试3
单元一测试
智慧树1.3.3
6
3
1.4MYSQL概述
1.4.1MySQL系统特性
1.4.2MYSQL的安装与配置
讲授、混合式+上机
智慧树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