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卷(湖南专用)必刷卷05原卷版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2.07 M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9
总字数:约1.85万字
文档摘要

PAGE1

PAGE1

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卷(湖南专用)

必刷卷05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等过程。”该学者意在说明()

A.文明发展的独立性B.古代文明的多元性

C.不同文明的交融性D.文明发展的规律性

2.长期远距离的商贸旅行使阿拉伯人认识到世界的广阔、文明的多样和博采众长的必要。视野的开阔,心胸的宽广,使阿拉伯民族能够大规模、深层次地接受外来文明成果,而没有太多封闭、排外的狭隘心理障碍。阿拉伯人的这些特质有利于()

A.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B.形成政教合一体制

C.推动建立地跨亚欧的大帝国D.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3.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宣誓仪式。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说明封君封臣之间()

A.在社会关系上平等互利B.体现出契约关系

C.存在着森严的社会等级D.经济上相互制约

4.17世纪初,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格劳·蒙法尔孔在给国王的信中说,“从西班牙送到美洲新西班牙的货物比菲律宾的货物更贵。如果商品分别从两地进入而没有限制,那么消费者会倾向于从菲律宾人那里购物,而不是从西班牙人那里购买商品。”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价格革命的加速B.三角贸易的推进

C.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D.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开展

5.有学者研究了辣椒在明清时期从澳门传入广东,再扩散至内地,或者从浙江舟山的双屿传至日本试种,再从日本反传入华等多种传入中国的路线,指出其中“欧洲—西亚—中亚——中国”的传入路线大为可疑。下列最能支持其观点的是,当时()

A.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B.陆上丝绸之路不畅

C.明朝政府的闭关自守D.俄罗斯人陆上探险

6.《西方文化史》认为“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他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据此可知,牛顿力学()

A.构建了人类社会的法则B.有助于理性精神的觉醒

C.维护了宗教的神圣地位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7.马丁·路德着眼于人世生活的社会政治维度提出了“两个国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上帝创造了两个不同的国度,即精神国度与世俗国度。基督徒同属两个国度的公民:在精神国度中通过对基督的认信接受上帝之爱并爱上帝;在世俗国度中通过在不同角色中的服侍(家庭、职业场所、教会、国家)来爱邻人。该理论()

A.竭力维护基督教上帝权威B.冲击了罗马教会统治权威

C.蕴含理性主义的时代气息D.导致欧洲政治局面的分裂

8.综合如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生产力巨大飞跃并成为世界工厂B.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C.国民总收入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D.工人工资持续大幅度提高

9.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工人们正经历着苦难,劳动条件极其恶劣,厂房狭小简陋,烟尘和其他漂浮物几乎使人窒息。女工怀孕后直到分娩前还在工厂里工作,七八岁甚至五六岁的儿童进入工厂,每天至少工作10—12小时。上述现象导致了()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B.西欧工业革命的开展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

10.19世纪以来,印度本土精英号召“重返吠陀”,试图将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从殖民者手中夺回,并赋予《薄伽梵歌》等印度教经典以行动主义的自信与活力。这()

A.开启了印度民族抗英斗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