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PAGE1
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卷(湖南专用)
必刷卷04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印度古代宗教—婆罗门教,它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前15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认为神是世界的主宰,人可以通过祭祀向神祈福。释迦牟尼则认识到世间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人应该依靠自己的觉悟来求福。这反映了,古代印度()
A.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精神觉醒B.婆罗门教义不断丰富与发展
C.政权逐渐摆脱了神权的控制D.种姓制度理论的思辨化趋势
2.14世纪,在法国的封建体系中,庄园是贵族社会的核心,领主从农民那里征收租金和其他费用,庄园生产的目的“务使各项农产品及手工业品供应丰足而且自给”。这说明当时的庄园是()
A.农民自发的自治机构B.贵族政治活动中心
C.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D.西欧社会贸易场所
3.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城市居民募集金钱从领主手中购买了自治权。但领主后来背信弃义、擅自取消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领主,此后终于取得自治地位。琅城最后取得城市自治的方式是()
A.与封建主谈判B.利用王权支持C.金钱赎买D.武装暴动
4.哥伦布说:“浩瀚的宇宙中蕴藏着不朽的灵魂。因为救世主耶稣已经为我们受难赎罪。上帝指派我去找寻所有未知的新世界,命我给新世界的人们带去福音”。这表明哥伦布远航的原因是()
A.寻找新航线B.发现新大陆C.传播基督教D.获取新知识
5.14世纪英格兰圣方济各会修士威廉·奧卡姆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原理,他指出在可以使用少数几个概念解决问题时,没有必要创造更多概念,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以此来批驳中世纪经院哲学复杂的神学体系。奥卡姆的思想主张()
A.是人文精神在神学中的体现B.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C.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D.动摇了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6.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某主题时做的思维导图。由此可推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A.文明的征服与被征服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D.东西文化的交流碰撞
7.尼赫鲁曾说:“甘地第一次踏进国民大会党,就立刻把它的党章完全改变了,他把它变得民主化……现在国民大会党开始像一个掺杂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成分的庞大的农民组织,这种农民性质还在增强,产业工人也进来了。”这表明甘地()
A.增强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活力B.促进了民众民族意识的全面觉醒
C.完成了社会阶级矛盾的调和D.改变了国大党的阶级立场和基础
8.苏联的“一五”计划期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第聂伯河水电站以及三个主要钢铁厂等大型项目都引进了美国、德国的设备和技术,并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工。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苏联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为其提供了机会
C.美苏因法西斯势力的威胁逐渐走向同盟
D.世界反法西斯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
9.20世纪70年代,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瑞典病”:巨额公共开支加剧了财政赤字,并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产品竞争力下降,引发经济结构危机和失业率上升;企业、个人税务负担沉重,导致企业后劲不足,经济效益下降,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瑞典病”的出现()
A.反映出效益与公平的日益失衡B.说明国家宏观调控存在严重缺陷
C.表明社会保障体系已亟需改革D.折射出社会生产力水平快速下降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内部在对苏问题上出现激烈争论:一种是坚决反共,赞成对苏强硬;另一种是反对与苏联公开决裂,甚至主张用承认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为代价,以换取苏联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这一争论()
A.源于美苏均势的国际形势B.反映出政党政治斗争的加剧
C.有效延缓了美苏冷战爆发D.都服务于构建美国全球霸权
11.20世纪70年代,针对“滞胀”,英国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减税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联邦德国则采取了相对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控制政府支出、增加税收等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这说明,英德两国()
A.政治制度不同B.政府首脑的治国水平不同
C.文化传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