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一、选择题
1.2020年6月19日,中外文化遗产界启动了以“互学互鉴促进未来合作”为主题的“2020丝绸之路周”,通过展示丝路文化,深挖其时代价值,讲好丝路故事。这一活动的举办()
①成为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②有利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统一④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中外文化遗产界启动“2020丝绸之路周”,通过展示丝路文化,深挖其时代价值,讲好丝路故事,这有利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②④正确。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①错误。这一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有利于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而不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统一,③错误。故选C项。
2.巴西世界杯期间,商家适时推出了富有巴西文化气息的纪念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欣赏、购买这些纪念品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巴西文化的理解。这说明()
①商业贸易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④文化因交流而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3.文化传播的高度和深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文化涌入中国,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我们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一切文化在中国传播
B.坚决防止外域文化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
C.文化传播有其自身规律,可以顺其自然,不用加以干涉
D.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学习、吸收各国先进文化
答案:D
解析: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既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又要积极学习、吸收各国先进文化,D项当选。A项错误,我们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B、C两项错误,排除。
4.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汉语热”与孔子学院遍布世界五大洲,让中国的文化在全世界焕发生机,说明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①正确。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②错误,排除。汉语能走向世界,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正确。④正确,正是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传播了中华文化。
5.在“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少有四种大型文明和百种语言,沿线国家之间的民族恩怨、利益冲突、文化摩擦和宗教壁垒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更需要切实做到“民心相通”。从文化角度看,要做到“民心相通”需要()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②积极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③用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改造沿线国家的落后文化④沿线各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维护社会及地区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要做到沿线各个国家“民心相通”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需要积极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①②正确。用我国的优秀文化改造其他国家的落后文化是对他国文化的不尊重,③不选。④与题意无关。
6.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①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中原先进文化改造了岭南的落后文化④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它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客家先民的迁徙,使得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①②正确。客家文化是两种文化融合的结果,而不是中原文化改造岭南文化,③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他在不同国家的演讲中别具智慧的讲述,带来一股外交新风,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
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最大程度表达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