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基础知识与抗震设防PPT教学课件.pptx
文件大小:17.37 MB
总页数:6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9
总字数:约1.03千字
文档摘要

;;;;;

地震的产生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壳板块在地球内部的运动中发生了相互碰撞或者地壳内部的应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的突然释放。这些情况都可以导致地震的发生。

板块构造学说是一种广泛接受的理论,它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分为若干个大的板块,这些板块实际上是在地球表面的地幔柱上移动的。当板块发生碰撞或者分离时,就会导致地震的发生。例如,当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并产生挤压时,地壳会发生弯曲和变形,这种变形可能会在某些区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从而引发地震。;;第一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全世界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世界总能量的80%,其面积占世界地震总面积的1/2。;第二大地震带是欧亚地震带,这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我国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也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全长两万多千米,跨欧、亚、非三大洲,宽度各地不一,在大陆部分常有较大的宽度,并有分支现象。;第三大地震带是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它是对陆地影响最小的世界地震带。;;;;;;;;;;;;;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省南投县集集镇发生了里氏7.6级、震源深度为7.0km的地震。图1-2所示为地震加速度记录仪记录到的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地震波曲线)。通过对该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数字处理,可以揭示其频谱(周期)特性。该曲线的加速度幅值为100cm/s2,持续时间约为80s,峰值处的周期(卓越周期)约为0.51s。;;;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地震震级,另一个是地震烈度。;;;地震按震级的分类如表1-2所示。;;;;表1-3为2021年实施的中国地震烈度表。;表1-3为2021年实施的中国地震烈度表(续1)。;表1-3为2021年实施的中国地震烈度表(续2)。;表1-3为2021年实施的中国地震烈度表(续3)。;表1-4地震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大致对应关???;;2.抗震设防烈度;3.众值烈度;;;;1.4地震震害;;;1.4地震震害;;1.4地震震害;;1.4地震震害;;;;;;;;;;;1.5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