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的定义烧伤泛指各种热力、光源、化学腐蚀剂、放射性等因素所致,始于皮肤,由表及里的一种损伤。狭义的烧伤指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第2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引起的病理变化局部轻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而致——红肿较重:毛细血管壁损坏,血浆渗出增多——水疱。严重:损坏达皮肤全层,甚至骨骼——炭化。全身反应:血容量减少;能量不足和负氮平滑;红细胞丢失;免疫功能降低;情绪反应。第3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面积的计算第4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5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深度的判断深度局部体征局部感觉预后Ⅰ度(红斑)仅伤及表皮、局部红肿、干燥、无水疱灼痛感3-5天愈合不留瘢痕Ⅱ度浅Ⅱ度伤及真皮浅层,水疱、创面肿胀发红感觉过敏2周可愈合不留瘢痕深Ⅱ度水疱较小,皮温稍低,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间,可见网状栓塞血管迟钝3-4周愈合留有瘢痕Ⅲ度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达皮下、肌肉、骨等。形成焦痂。创面无水疱,蜡白或焦痂,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皮温低。消失肉芽组织生长后形成瘢痕第6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7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层次第8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图片第9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0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1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分度我国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即根据皮肤烧伤的深浅分为浅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深达肌肉、骨质者仍按Ⅲ度计算。临床上为表达方便,将Ⅰ度和浅Ⅱ度称为浅烧伤,将深Ⅱ度和Ⅲ度称为深烧伤。(1)Ⅰ度烧伤:称红斑性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或伤及棘状层,但发生层健在。局部发红,微肿、灼痛、无水疱。3~5天内痊愈、脱细屑、不留瘢痕。(2)Ⅱ度烧伤:又称水疱性烧伤。浅Ⅱ度:毁及部分生发层或真皮乳头层。伤区红、肿、剧痛,出现水疱或表皮与真皮分离,内含血浆样黄色液体,水疱去除后创面鲜红、湿润、疼痛更剧、渗出多。如无感染8~14天愈合。其上皮再生依靠残留的生发层或毛囊上皮细胞,愈合后短期内可见痕迹或色素沉着,但不留瘢痕。深Ⅱ度:除表皮、全部真皮乳头层烧毁外,真皮网状层部分受累,位于真皮深层的毛囊及汗腺尚有活力。水疱皮破裂或去除腐皮后,创面呈白中透红,红白相间或可见细小栓塞的血管网、创面渗出多、水肿明显,痛觉迟钝,拔毛试验微痛。创面愈合需要经过坏死组织清除、脱落或痂皮下愈合的过程。由残存的毛囊,汗腺水上皮细胞逐步生长使创面上皮化,一般需要18~24天愈合,可遗留瘢痕增生及挛缩畸形。(3)Ⅲ度烧伤:又称焦痂性烧伤。皮肤表皮及真皮全层被毁,深达皮下组织,甚至肌肉、骨骼亦损伤。创面上形成的一层坏死组织称为焦痂,呈苍白色,黄白色、焦黄或焦黑色,干燥坚硬的焦痂可呈皮革样,焦痂上可见到已栓塞的皮下静脉网呈树枝状,创面痛觉消失,拔毛试验易拔出而不感疼痛。烫伤的Ⅲ度创面可呈苍白而潮湿。在伤后2~4周焦痂溶解脱落、形成肉芽创面,面积较大的多需植皮方可愈合,且常遗留瘢痕挛缩畸形。
第12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严重性分度轻度烧伤:Ⅱ°烧伤面积9%以下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烧伤面积虽不到上述的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达50%以上,或Ⅲ°烧伤面积20%以上;或已有较重的并发症。第13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的临床分期急性渗出期烧伤后迅速发生的反应为体液渗出和各类炎症介质的释放。烧伤后48小时内,最大的危险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故又称此期为休克期。第14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急性感染期
烧伤后完整性和生理屏障被破坏,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富含蛋白的渗出液成为致病菌的良好培养基;在深度烧伤区的周围还因血栓形成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缺血和代谢障碍,使机体抗感染因子如白细胞、抗体和抗感染药物难以达到创面而不利控制细菌的繁殖;加以严重烧伤后,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加,通常在休克的同时即可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