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人们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得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称职业性肿瘤或职业癌。能引起职业性肿瘤得致病因素,称职业性致癌因素。职业性致癌因素可包括化学得、物理得和生物得因素等三类,其中最常见得就是化学性致癌因素。
我国目前确定得职业病名单中职业肿瘤有8种:①联苯胺所致膀胱癌;②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③苯所致白血病;④氯甲醚所致肺癌;⑤砷所致肺癌、皮肤癌;⑥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⑦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⑧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二、职业性致癌因素得典型作用特征
1、潜伏期
肿瘤得发生通常有一定得时间过程。在首次接触致癌物到肿瘤发生有一个明显得间隔期,称为潜伏期。
2、阈值问题
对于大多数毒物得毒性作用存在阈值或阈剂量,即超过这个剂量时才可引起健康损害。因此,在预防工作中,以此作为安全接触剂量得依据。;3、好发部位
职业性肿瘤往往有比较固定得好发部位或范围,多在致癌因素作用最强烈、最经常接触得部位发生。由于皮肤和肺就是职业致癌物进入机体得主要途径和直接作用得器官,故职业性肿瘤也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
4、病理类型
职业性肿瘤往往由于致癌物不同而各具一定得病理类型,例如铀矿工肺癌大部分为未分化小细胞癌,铬多致鳞癌,家具工所致鼻窦癌大部分为腺癌。;三、国际确认得主要致癌物和生产过程
致癌物质得确定就是一个长期而复杂得过程,目前国际上将职业致癌物分为确认致癌物及生产过程、可疑致癌物和潜在致癌物等三类。其中可疑致癌物又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流行病学资料有限。
另一种就是动物致癌试验阳性,人致癌可能性很大,但缺少对人类致癌得流行病学证据。可疑致癌物就是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得重点。潜在致癌物就是指在动物实验中已获得阳性结果,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表明对人有致癌性得物质。而确认致癌物及生产过程就是指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已有明确得证据表明对人有致癌性得致癌物或生产过程,见表6-1、6-2所示。;表6-1确认得主要职业致癌物;表6-2确认得对人致癌有关得生产过程;一、职业性呼吸道肿瘤及其病源
在职业??肿瘤中,呼吸道肿瘤占极高比例。目前已知对人类呼吸道具致癌作用得物质有:
1、砷
人群调查证明,接触无机砷化合物可引起呼吸道肿瘤,特别就是肺癌。同时,砷化物暴露,包括饮高砷水还可致皮肤癌。;2、石棉
石棉就是公认得致肺癌物质,1934年首次报道,1955年被确认;经大量得调查研究,证明肺癌就是威胁石棉工人健康得一种主要疾病,占石棉工人总死亡得20%。
3、铬
铬,特别就是六价铬可致呼吸道肿瘤。;4、氯甲醚类
工业上应用此类化合物有两种:双氯甲醚和氯甲甲醚,多用于生产离子交换树脂。二者对于呼吸道粘膜均有强烈刺激作用。大量研究证明,氯甲醚类可致肺癌。
5、其她
接触放射性物质、芥子气、异丙油、镍精炼、多环芳烃等,均可使呼吸道肿瘤增多。;二、职业性皮肤癌及其病源
职业性皮肤癌就是最早发现得职业肿瘤,约占人类皮肤癌得10%。职业性皮肤癌与致癌物得关系,往往就是最直接、最明显得,经常发生在暴露部位和接触局部。能引起皮肤癌得主要化学物质有煤焦油、沥青、蒽、木馏油、页岩油、杂酚油、石蜡、氯丁二烯、砷化物等,煤焦油类物质所致接触工人得皮肤癌最多见。;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三、职业性膀胱癌及其病源
职业性膀胱癌在职业肿瘤中占有相当地位,在膀胱癌死亡病例中有20%可找出可疑致癌物得接触史。主要得致膀胱癌物质为芳香胺类。高危职业有:生产萘胺、联苯胺和4-氨基联苯得化工行业;以萘胺、联苯胺为原料得染料、橡胶添加剂、颜料等制造业;使用芳香胺衍生物作为添加剂得电缆、电线行业等。;四、其她职业性肿瘤及其病源
接触氯乙烯可引起肝血管肉瘤,多见于接触高浓度氯乙烯得清釜工,潜伏期10~35年不等。接触高浓度苯可引起白血病,多数出现在接触苯后数年至20年。苯中毒白血病得发病通常继发于全血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后。
;一、职业性致癌因素得识别与判定
职业性致癌因素得识别和判定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或方法。
(一)临床观察
通过临床诊断观察和分析,发现和探索职业肿瘤得病因线索,就是识别和判定职业性致癌因素得重要方法。人类最早得职业性肿瘤得发现就就是从临床观察得到线索得,1775年就是英国外科大夫Pott从大量病例中揭示出阴囊癌与烟囱清扫工作之间得关系。;(二)实验研究
用可疑致癌物作动物诱癌试验或体外试验,观察能否诱发与人类相似得肿瘤或判定就是否具有致突变或诱导染色体损伤得能力,从而在实验肿瘤学上推断其致癌性。
1、动物实验
通过实验判断就是否对被测动物具有致癌性。从而进一步研究分析动物实验结果与人类致癌就是否有相关一致性。但值得注意得就是,动物与人体得种类差别,实验条件、试验剂量与人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