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3人笔试备考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机密公文是需要严格保守秘密且限定阅读范围的公文,通常会在机密公文的文头()标注密级。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右下角
【答案】:A
【解析】机密公文需要严格保守秘密且限定阅读范围,按照规定,通常会在机密公文的文头左上角标明密级。因为左上角的位置醒目且符合公文格式规范的要求,能够让阅读者在第一时间注意到公文的密级情况,便于对公文进行妥善处理和保管。所以答案是文头左上角。
2、食盐中加入碘是为了防治()病。
A.白化病
B.乙肝
C.水俣病
D.甲亢
【答案】:D
【解析】本题可根据各选项疾病的致病原因来判断食盐中加碘所防治的疾病。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体内缺乏酪氨酸酶或酪氨酸酶功能减退,使得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引起的遗传性白斑病,与碘元素无关,因此食盐加碘不能防治白化病。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和碘元素没有关联,食盐加碘无法防治乙肝。水俣病是因食入被有机汞污染河水中的鱼、贝类所引起的甲基汞为主的有机汞中毒或是孕妇吃了被有机汞污染的海产品后引起婴儿患先天性水俣病,是有机汞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与碘元素并无联系,食盐加碘不能防治水俣病。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的病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当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会反馈性地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刺激甲状腺增生和代偿性肿大,即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食盐中加入碘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有助于预防因缺碘引起的相关甲状腺疾病,对防治甲亢等有一定作用。综上,食盐中加入碘是为了防治甲亢病。
3、张某与刘某之间素有仇恨。为报复刘某,张某在自己的备忘录中写下对刘某的诅咒话语,并表示迟早会杀死刘某,还在备忘录里列举了几种他认为可行的杀人手段。张某的这一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表示
C.犯罪中止
D.犯罪未遂
【答案】:B
【解析】在犯罪行为的判定领域,需要依据不同行为阶段和特征来准确界定行为的性质。本题主要考查对犯罪预备、犯罪表示、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概念的理解与运用。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其显著特征是行为人已经开始为犯罪的实行创造客观条件,如准备犯罪工具、调查被害人行踪等,这些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现实威胁。本题中,张某仅在手机备忘录中写下诅咒和杀人想法以及可行的杀人手段,并未实际开始为实施杀人行为准备工具或制造其他现实条件,所以不属于犯罪预备。犯罪表示又称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它仅仅是一种思想的外在体现,没有为犯罪创造任何客观条件,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没有造成现实的威胁。张某在手机备忘录中写下诅咒和杀人手段,仅仅是其内心犯罪意图的表达,没有实施任何实际的犯罪准备行为,符合犯罪表示的特征。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这要求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之后,出于自己的意志主动停止犯罪或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而张某连犯罪的预备行为都未实施,更不存在犯罪过程中的中止情况。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况。这意味着犯罪行为已经进入到实际实行阶段,但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犯罪未能完成。张某没有开始实施任何实际的杀人行为,所以也不属于犯罪未遂。综上所述,张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表示。
4、发文字号的顺序是()。
A.机关代号,年号,顺序号
B.机关代号,顺序号,年号
C.年号,机关代号,顺序号
D.年号,顺序号,机关代号
【答案】:A
【解析】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正确顺序是机关代号在前,然后是年号,最后是顺序号。所以答案为机关代号,年号,顺序号。
5、下列诗句描写的情景与季节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A.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季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季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秋季
D.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冬季
【答案】:C
【解析】本题可根据各诗句所描绘的典型景物或场景特点来判断其对应的季节,进而分析各选项是否正确。首先来看描述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和芦芽都是春季生长的植物,这句诗描绘出了春天的生机与特色,所以对应的季节是春季,该描述正确。再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一般在夏季开放,青蛙也通常在夏季活动频繁,通过稻花香和蛙声这两个典型的夏季元素,能够判断该诗句描写的是夏季,此描述无误。接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