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患者急救与护理演讲人:日期:
目录02卒中急救流程01卒中概述03急性期护理要点04康复治疗技术05家庭护理指导06卒中后常见问题处理
01卒中概述
缺血性卒中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造成脑组织缺氧坏死。常见类型有脑梗死和脑血栓等。出血性卒中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对脑组织造成压迫和损伤。常见类型有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定义与分类(缺血性/出血性)
流行病学数据发病率与死亡率卒中是全球最常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发病趋势地域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卒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慢性疾病的增多也导致卒中发病趋于年轻化。卒中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存在差异,通常与当地的饮食习惯、气候条件和医疗水平等因素有关。123
危险因素与预防不可控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无法改变,但了解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评估个人风险。可控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肥胖等是可预防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卒中的风险。预防措施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保持体重和血压的稳定;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2卒中急救流程
让患者平举双臂,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或下垂。A(Arm)让患者说话,观察其语言是否清晰或有无失语。S(Speech察患者面部是否出现不对称或口角歪斜。F(Face)记录发病时间或最后正常时间,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T(Time)早期识别(FAST原则)
清除口腔呕吐物,确保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院前急救措施在医师指导下,给予患者紧急降压药物。紧急处理高血压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尽可能将患者快速、平稳地转运至医院。迅速转运
急诊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快速的评估,包括神经功能、心血管功能等。紧急治疗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紧急治疗措施,如溶栓、抗血小板治疗等。影像学检查进行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卒中类型及梗死部位。住院监测安排患者住院治疗,并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和神经功能评估。急诊绿色通道处理
03急性期护理要点
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病情稳定。定期评估神经功能,包括意识、瞳孔、肢体运动等方面。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时处理。生命体征监测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吸入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的风险。使用弹力袜或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并发症预防(肺炎/深静脉血栓)
体位管理与营养支持床头抬高30度,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定期翻身,避免压疮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患者营养均衡。昏迷患者需鼻饲,确保饮食安全,避免误吸。
04康复治疗技术
物理治疗(运动功能恢复)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利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器,通过电刺激患者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和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恢复运动功能。运动疗法理疗根据患者病情和体力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床上运动、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逐步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应用光、热、电等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局部或全身治疗,缓解疼痛、肌肉痉挛等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23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针对患者的职业特点,设计特定的训练任务,帮助患者恢复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技能训练认知技能训练通过认知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注意力、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通过训练患者完成穿衣、吃饭、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作业治疗(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言语与认知康复针对患者的言语障碍,进行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训练,提高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言语治疗通过认知训练、记忆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记忆、定向、注意力等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认知康复针对卒中后可能出现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促进康复。心理康复
05家庭护理指导
确保患者居住的环境安全,移除可能导致跌倒的障碍物,如电线、地毯等。安装扶手、抓杆等辅助设施,以方便患者行动。选用适合患者使用的家居设备,如高度适宜的座椅、床等。安装紧急呼叫系统,确保患者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呼救。居家环境改造居住环境安全室内设施调整家居设备选择紧急呼叫系统
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活动。规律生活作息长期照护要点提供营养均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良。饮食护理协助患者进行日常卫生,如洗澡、更衣、口腔清洁等。日常卫生按照康复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