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冲模和成型模机加工板第2部分:成型模机加工板》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项目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发〔2024〕60号),计划编号T-469,计划项目名称“冲模和成型模机加工板第2部分:成型模机加工板”进行制定。主要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计划完成时间2026年。
2、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计划下达后,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于2024年1月9日向各有关单位发出“模标委[2023]31号《关于征集模具标准起草单位的通知》”,广泛征集工作组成员单位。2024年3月上旬,根据企业及各单位报名情况,经秘书处协调确定,成立了由江苏龙城洪力液压设备有限公司牵头的标准制定工作组。工作组成立后立即确定了标准制定工作计划,安排成员对成型模机加工板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同时广泛搜集和检索了国内外的技术资料。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资料查证,并结合工作实际,工作组不断完善标准草案稿,并于2025年6月6日在山东青岛召开了本项目的第一次工作组会议。会上,工作组认真研究讨论了标准的全部内容,并提出了关于成型模机加工板零件、装配和工作性能等具体的修改方案,提出的主要意见如下:
——范围中原来的“参考”改为“推荐”;
——修改图1中的表面粗糙度和基准A的方向;
——删除第5章中“相应”;
——第6章原来的“一般精密板”、“高精密板”分别改为“普通精度板”“高精度板”。2025年6月15日牵头起草单位将修改完成的标准征求意见稿提交到模具标委会秘书处。
征求意见阶段(2025年6月26日~2025年7月26日):
审查阶段:
报批阶段: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在制修订工作中遵循“面向市场、服务行业、兼顾经济性与先进性”的原则,在确定本标准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时,综合考虑生产企业的能力和用户的利益,寻求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充分体现了标准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技术上的合理性。
1)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2
2)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版本均为最新版本。
3)为了利于对本标准的理解,本标准适当采用表格、图片和文字表述,尽可能清楚、准确和简练,保证标准的适用性。
2、标准主要内容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成型模机加工板的尺寸和公差,单位为毫米。本标准给出了成型模机加工板推荐材料和硬度,并对标记作了规定。
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成型模机加工板零件、尺寸、精度等要求,以上这些技术要求都是成型模机加工板设计、生产、验收等必不可少的要素。
3、解决的主要问题
成型模机加工板是成型模上最基础的标准件之一,在我国有1/3成型模产品是为汽车制造业服务的。在模具下游行业中,汽车制造业模具使用量较大,在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制造业发达国家,汽车模具行业产值占模具全行业产值的40%以上,在我国有1/3左右的模具产品是为汽车制造业服务的。
工业产品结构零件的60%~80%采用模具加工生产,使用模具进行生产已成为现代自动化生产线实现规模生产的核心环节。
国内成型模产销量约占所有类型模具的50%,成型模模架及其配套件如推杆、导套、垫块等标准件的专业化生产与应用比较成熟,相应国家标准也逐渐发布。但本标准所涉及的“成型模斜导柱”,虽然产业发展成熟,但尚无相关国家标准。
ISO模具标准涵盖冲模、塑料模和压铸模三大类,侧重模具标准件产品,体系性和规范性好,主要包括术语、模架、模具零件、技术规范等。采用ISO8404标准,可填补国内空白,满足我国作为模具生产大国的实际需求。
经过行业内多年广泛使用,成型模机加工板尺寸结构基本已经固化下来,并形成行业约定俗成的尺寸系列,成为目前市场应用的主流结构。其精度也在确保使用精度和生产加工经济性的博弈中,经过不断沉淀形成了行业共识,普遍能达到本标准规定的要求。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1、主要指标确定的依据
机加工板的需求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高端制造领域,对机加工板的需求更为迫切。
机加工板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等。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技术的进步,机加工板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在精密加工、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对机加工板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机加工板的需求情况也呈现出明显增长态势。随着国家对高端制造业的重视和支持,
3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