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PAGE16
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PAGE1
1绪论
1.1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红枣栽培历史悠久,近几年兵团大力发展红枣产业红枣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大规模的种植给中耕施肥带来了考验。传统的栽培模式,树体高大,采摘困难,果实商品率低,效益较差,不适合兵团大规模的种植。据中中国广播网网阿拉尔2011年10月19日消息(记者张雷刘曦),南疆矮化密植教学示范枣园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十团,面积27.6亩,主栽品种为赞新大枣。据了解,该枣园按2×3米株行距模式定植,亩株数110棵,单株产量15-20公斤,亩产量1600-2000公斤,2010年亩产值达3万余元。该园通过应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达到了优质丰产的目标,起到了示范标本作用。通过矮化密植,能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果实商品率,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是实现红枣早产、丰产、高效的好路子。由此看出这种红枣种植模式在以后有很大推广空间和发展潜力。据此,本课题主要研究基红枣矮化密植的种植模式下的红枣中耕全耕层施肥机。全耕层施肥能把化肥施到土下不同的高度,有利于化肥的有效吸收,提高产量并减少化肥的浪费。
早在七十年代,我国已经开始施肥技术的研究,对施肥机具提出了要求。但由于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和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发展速度很缓慢,多数产品停留在科研样机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少数较为成熟和社会保有量大的机具也都是播种施肥机械,而且所适用的肥料种类多限于流动性好的细小颗粒肥,如尿素,复合肥,磷肥,二胺等。虽然地下施肥增产效果明显,但苦于没有适当的机具作为保障,因此地下施肥技术的推广面积不大。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农村经济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加上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提升,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对价格相对较低的碳酸氢铵的需求量有所增加。但是该类肥料的挥发性较大,用传统的方式施肥时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显得突出。因此对地下施肥机具的需求十分迫切。针对这种变化,各地加快了化肥地下施肥机的研究。
目前在南疆地区对果树施肥主要是以人工撒施为主,这往往存在施用不均匀、用量难以控制的缺陷,从而导致了肥料的大量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大面积施肥采用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大,很难在短时间内集中完成工作。尤其是在像兵团这样的大型农场化的经营模式,如何有效地降低施肥的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已经成为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耕施全耕层肥机械的研制和投入使用将会有效地解决这个生产经营上的问题。目前在我国中耕施肥机正处在探索研究阶段,除了极少数一些地区进行了试验性探索研究外,其它地区都没有研究这种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这主要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即承包的土地面积小、分散的原因,但是新疆生产兵团实行的是农场化经营,为机械化施肥的生产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2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中耕全耕层施肥机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的发展取得的可喜的成绩,1993年元月,为满足新疆地区及全国对适用中耕施肥机的急迫需求,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研究所综合国内外各类中耕施肥机的优点,结合新疆地区的具体情况,用9个月的时间成功研制3ZF-6(8)中耕施肥机。近几年我国成功研制出3ZF-150型多功能中耕施肥机,在三年多近两万亩的较大规模实地试验生产考核后,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受到了农民地欢迎和认可。这两种中耕施肥机械运用于种植业效果比较突出,对于果树种植模式还不适应,果树地中耕施肥机械还有待研究。
中耕施肥机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经历了20世纪40~50年代种植业基本机械化及60~70年代畜禽与水产养殖业基本机械化后,90年代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已进入高度机械化、现代化阶段。农业机械正向大型、高速、低耗、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已基本实现了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网络信息化。一些农场主往往经营上千公顷连片土地,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使用机械操作,全面实现了机械化。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对于中耕施肥机,由于种植区域的限制,国外研究资料较少。中耕施肥机的发展水平基本以国内为准
1.3本课题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是全层施肥开沟铲及肥量调整机构,解决肥量调整不准确、不方便,停机时肥料自流,保证全层施肥开沟铲的工作效果,结合目前的研究条件,此中耕施肥机拟采用链式传动装置及外曹轮式排肥和地轮与覆土装置部件。这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传动效率高,同时能适应现有的固肥。本课题的主要动力来源地轮,由地轮经链传动把动力在经过输肥链主轴带动整个排肥装置将肥料传到输肥管,最终由输肥管将其肥料排到开沟铲所开的沟里,肥料在下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