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探索
摘要:当前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已成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师需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及思政教育水平,将专业学科教学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完成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应用水平和岗位操作技能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和爱国热情。
关键词:课程思政;旅游英语;专业课程
“课程思政”是近些年为适应我国教育教学发展新趋势而提出的新型教学理念,是通过将思政教育与不同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对专业课教师而言,实施课程思政并不意味着在课堂中强行植入思政模块,而是充分挖掘所授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做好教学设计,实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
根据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要求,高职院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一、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1)国家政策要求
中共教育部党组在2017年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课程思政”作为教学改革目标,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理念更好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也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除了完成讲授知识、练习技能外,还承担着文化育人、道德育人的任务,所有任课教师都有责任把道德和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内容和课堂环节中去。旅游英语专业也不例外。
(2)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新时代的外语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强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1]。笔者所在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国内外高星级涉外酒店、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或外资企业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由此可见无论从整体的外语教学要求,还是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都需要将课程思政引入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以文化育人,提升综合素养。
2.课程思政实施的可行性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开设的各类专业课程中大多将语言运用放入到特定旅游工作场景中进行教学,期间会涉及到很多西方历史政治、文化背景知识、人文风俗、生活习惯、旅游法律法规等行业文化知识,这就为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库,使得专业英语课程成为进行隐性思政教育的载体。只要专业教师足够重视,耐心加以引导,就不难在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表达及旅游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基本的职业素养。将思政教育隐于专业英语教学中,可以很好的规避思政课上学生对老师满堂思政说教的反感,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教师缺乏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意识
目前各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多为英语专业科班出身,或具有多年旅游行业工作经验,其英语语言水平及专业业务能力都比较强,但受传统固有教学方式的影响,思政意识普遍薄弱。加之在攻读学业或企业任职期间,这些教师接触西方文化较多,受西方思想也较大。在授课过程中他们更侧重于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及岗位操作能力,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力度不够。以笔者所在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为例,部分教师虽已认识到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苦于自身思政教育水平及意识不高,无从入手;也有一些教师认为,自身所授课程思政元素较少,无法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始终。
2.专业人才培养注重专业技能提升,轻视思政培育
多年来,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重点都放在了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及岗位工作技能,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和价值观引导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学校以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或海外工作面试通过率为衡量学业水平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加之课时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词汇掌握、篇章分析、岗位技能训练上,而并未对所接触的西方文化进行思辨分析,从而忽视了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及思政教育的开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