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法学和法理学课件:法治概述.pptx
文件大小:59.95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9
总字数:约1.98千字
文档摘要

法治概述

第一节法治释义一、法治的基本概念(一)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定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二)资本主义时代的法治模式——戴雪的“法治”三原则1.人民唯独受法律治理,犯罪与否皆由法律决定。2.所有人都受到法律平等对待。3.个人的权利是宪法赖以建立的基础。

第一节法治释义现代“法治”的基本含义:1.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国家以法律作为的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2.法治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任何人不得以任理由违背法律规则。3.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法治必须以民主为社会条件和正当基础。4.法治是一种文明的精神追求:法治含有平等、人权、正当程序等价值追求。5.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法治追求社会理想状态,并不断向前发展。

第一节法治释义二、法治(依法治国)与法制(法律制度)的关系区别联系与权力关系不同产生和存在时代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法治必然以一定的法制作为基础可以在法治的价值指导下理解法制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是法的统治,而非人通过法进行的统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才存在与人权、自由、民主等价值关系密切法制只是单纯的制度,对制度所处的地位没有任何要求原始社会结束后在任何社会当中都存在没有价值取向,可以为任何价值取向服务

第一节法治释义三、法治与人治的区别领导人地位法律地位和作用政治和观念基础法治必须服从法律至高无上,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以民主为基础,与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相联系人治高于法律,可任意废立法律统治的手段,屈从于个人权力以专制集权为基础,不奉行上述价值

第一节法治释义四、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一)法治和德治有各自的功能优势和局限,且互为优势和局限。(二)在强调法治时,不能否定德治,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三)在强调德治时,不能否定法治,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五、法治与民主(一)民主和法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二)民主和法治相互制约,彼此平衡。民主建设应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从而实现民主的法治化;同时,法治建设也要纳入民主的轨道,从而实现法治的民主化。既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第二节依法治国一、依法治国的含义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第二节依法治国新老“十六字方针”对比内容时间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2年党的十八大

第三节新时代法治体系建设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必须清醒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第三节新时代法治体系建设二、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涵(一)指导思想: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冶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基本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决不照搬外国。

三、新时代法治体系建设的新任务——五大子体系(一)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治政府和公正司法(三)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依法规范权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四)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司法管理体制(五)建设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依法治国、依规制党”第三节新时代法治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