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法医学课件:亲子鉴定.pptx
文件大小:76.78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9
总字数:约2.55千字
文档摘要

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第一节概述一、亲子鉴定的应用类型亲子鉴定是法医物证学研究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可以为刑事、民事诉讼案件中相关亲子关系的审理提供有力的科学证据。可见于下列几种情况:①家庭纠纷,怀疑子女不是亲生,或非婚生子女要求确认父子关系;②怀疑医院产房或育婴室调错新生婴儿;③失散多年的家庭成员认亲或被拐儿童的认领;④移民公证,要求需确定移民者与某人有无亲生关系;⑤涉及计划生育政策,怀疑将亲生子女作为收养儿或将超生子女给他人抚养等;⑥遗产继承纠纷要确定亲生关系,或试管婴儿的生父认定;⑦尸体(碎尸块、尸骨等)的身份(尸源)确定;⑧刑事案件中受害人或犯罪嫌疑人确认,如需确定现场物证或犯罪嫌疑人衣物或家里的斑迹是否为受害人所留,但受害人样本已经被销毁,无法得到;或需确定现场物证是否为犯罪嫌疑人所留,但嫌疑人在逃;⑨强奸案件中胎儿或婴儿的生父认定等。

亲子鉴定第一节概述二、亲子鉴定的依据(一)非遗传特征非遗传特征仅可用于亲代和子代间是否具有亲缘关系的鉴定,且只能排除而不能认定,多数情况下仅作为亲子鉴定的参考。1妊娠期限。正常情况下,妇女的妊娠期限为(280±14)天,在充分考虑早产儿、过熟儿等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若能证明受孕期内,被控父亲(allegedfather,AF)不可能与小孩生母有性关系,则可否定被控父亲与孩子具有生物学亲子关系。2性交能力和生育能力。若能准确判定有争议的父(或母)在受精期间无生育能力或性交能力,可以否定亲子关系,但必须注意试管婴儿等例外情况。

亲子鉴定第一节概述二、亲子鉴定的依据(二)遗传特征遗传特征是指受遗传基因控制,能够由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性状,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代谢特征等。在遗传分析中,可区分不同遗传背景的研究对象(细胞、个体、家系或群体)的可识别的遗传性状称为遗传标记(geneticmarker)。

亲子鉴定第一节概述三、亲子鉴定的原理(一)常染色体遗传(二)性染色体遗传(三)线粒体DNA遗传

亲子鉴定第二节否定父权一、排除亲子关系排除亲子关系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种情况:①孩子带有母亲和AF双方都没有的一个基因。②孩子没有AF必定要传递给其后代的一个基因。

亲子鉴定第二节否定父权二、非父排除概率非父排除概率(probabilityofexcluding,PE)又称父权排除概率,是指通过检测遗传标记,能将不是孩子生父的个体排除的概率,即在被控为生父的随机男子中,根据遗传标记分型结果否定其父权有多大的可能性。对孩子的生父来说,不论检查多少遗传标记,都不可能找到排除他与孩子有亲子关系的证据;而对于不是孩子生父的男子,随着检测遗传标记的增加,他被排除的概率就越大。因此,非父排除概率是衡量遗传标记系统排除父权能力的最常用指标,它反映了遗传标记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亦是选择亲子鉴定遗传标记的依据。

亲子鉴定第二节否定父权三、错误否定父权的风险(一)突变率(二)防止错误否定父权的方法

亲子鉴定第三节确信父权一、父权指数父权指数(PaternityIndex,PI)是判断亲子关系鉴定中判断遗传证据强度的指标。它是判断亲子关系所需的两个条件概率的似然比(likelihoodratio,LR),即具有AF遗传表型的男子是孩子生物学父亲的概率(X)与随机男子是孩子生物学父亲的概率(Y)的比值。即PI代表AF具备生父基因,成为孩子生父的概率比随机男子具备生父基因,成为生父的概率大的倍数,由下列公式表示:

亲子鉴定第三节确信父权二、父权指数的统计学意义亲子鉴定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把它归结为两个对立统计假设的决策问题。例如某个母亲指认某男子是她孩子的父亲,这里就会出现两种相互对立的假设:Hp:AF是孩子的生父。Hp又称原告假设。Hd:AF不是孩子的生父。Hd又称被告假设。亲子鉴定就是要根据样本分型结果来推断究竟是Hp成立,还是Hd成立。要进行推断就得建立—个决策规则,统计学常用的决策方法是似然比方法。而父权指数PI=X/Y正是一个似然比。以E代表观察到的情况,即母、子、AF三人的遗传标记检测结果。用竖线分开条件与事件,竖线右边为条件,左边为事件。

亲子鉴定第三节确信父权三、父权的相对机会父权指数PI是两个条件概率的比值,它的一个条件概率可以按Bayes定理换算成一个条件概率,从而引出另一个参数,称之为父权相对机会(relativechanceofpaternity,RCP)或父权概率(probabilityofpaternity),后者常简写为W。父权相对机会代表了判断AF是孩子生父的把握度大小。

亲子鉴定第四节法医亲子鉴定标准三、父权的相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