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犯罪原因分析课件:社会学习理论.pptx
文件大小:84.81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9
总字数:约3.5千字
文档摘要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任务一】模仿理论一、犯罪模仿的概念模仿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犯罪模仿(imitationofcrime)指个体或群体以其他犯罪个体或群体为榜样,主动学习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方法、犯罪手段,是主体犯罪心理内化的机制之一,它属于自觉性模仿中的选择性模仿。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任务一】模仿理论二、模仿规律(一)比例规律比例规律(lawofproportion)是指,人们相互模仿的程度与其相互接触的密切程度和频率成正比。人们之间的距离越近,接触越频繁,发生模仿的可能性和模仿的强度也就越大。不过,不能仅仅从空间几何学的意义上去理解这里的“距离”。塔尔德指出:“这里所谓的距离是社会意义上的距离。从这个观点来看问题,无论陌生人的空间距离多远,只要我们每天和他有相当多的联系,只要我们很容易满足自己模仿他的欲望,他就在我们身边。这就是一种以最接近者、社会距离最短者为模仿对象的规律。”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任务一】模仿理论二、模仿规律(二)方向规律方向规律(lawofdirection)是指低劣者模仿优越者。人们之间的模仿看似随意发生,实际上存在着方向性,即社会地位较低的人模仿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平民模仿贵族,小城镇和乡村模仿大城市。塔尔德研究了酗酒、投毒和谋杀的发展历史,发现这些犯罪最初都是由宫廷中的贵族实施,但是到了塔尔德生活的19世纪后半期,这些犯罪都已经被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所模仿。同样,大量新的犯罪方式最初都在大城市发生,然后被乡村地区所模仿。塔尔德举例说,对儿童的性骚扰最初仅仅在大城市中发生,但是后来又在大城市周围的地区出现;碎尸犯罪也于1876年首先在巴黎发生,这两种犯罪后来都扩展到法国的其他地区。伪造货币、抢劫、盗窃等犯罪的蔓延方向也是如此。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任务一】模仿理论二、模仿规律(三)嵌入规律嵌入规律(lawofinsertion)是指,两种相互排斥的时尚相遇时,一种较新的时尚取代较旧的时尚。例如,用刀杀人是一种古老的犯罪方式,而在当时的法国,用枪杀人则是一种比较新式的犯罪方式。塔尔德观察发现,在用刀杀人的犯罪下降的同时,用枪杀人的犯罪就增长。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任务二】不同交往理论一、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的核心思想犯罪究竟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还是由遗传造成的?与塔尔德一样,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明确反对犯罪遗传论,并用社会学概念来解释犯罪发生的原因。1924年,萨瑟兰首次出版《犯罪学》专著,在批判犯罪生物学等理论的过程中,比较含蓄地提出了关于犯罪的社会学解释。1934年第二版时,更名为《犯罪学原理》(PrinciplesofCriminology)。1939年第三版时,正式明确地提出犯罪的不同交往理论(differentialassociationtheory),将这一理论概括为7个命题。在1947年的第四版中,萨瑟兰将不同交往理论进一步扩展和完善为9个命题。1947年以后,尽管他的合作者在随后的修订版本中对某些概念作过进一步解释,但是体现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的9个基本命题从未改变。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任务二】不同交往理论二、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的9个命题这9个命题的具体内容如下:1犯罪行为是通过学习而产生的。2犯罪行为是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而习得的。3犯罪行为学习的主要部分发生在亲密人群中。4当犯罪行为被学习时,学习的内容包括:①实施某种犯罪的技能,这种技能有时非常复杂,有时非常简单;②犯罪动机、犯罪内驱力、犯罪合理化和犯罪态度的具体倾向。5犯罪动机和内驱力的具体倾向,是从他人赞同或不赞同对法律的解释中习得的。6一个人之所以变成违法者,是因为他对违法的支持程度超过了他对违法的反对程度。7不同交往可能在出现频率、持续时间、优先程度以及强度等方面有所不同。8通过与赞同违法的人群、反对违法的人群的交往来学习犯罪行为的过程,与其他任何学习过程所涉及的机制是相同(复杂)的。9尽管犯罪行为是一般需要(generalneed)和价值的表现,但是却不能用一般需要和价值来解释犯罪行为的原因,因为非犯罪行为(noncriminalbehavior)也是同样的需要和价值的表现。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任务三】社会学习理论一、不同交往强化理论(一)不同交往不同交往(differentialassociation)是指与那些持有赞同违法观念或赞同守法观念的他人或群体进行交往的互动过程。在这些他人或群体中,家庭和朋友是影响最大的主要群体,邻里、教堂、学校、老师、医生、司法人员以及社区其他个人或群体都是可能产生一定影响的次要群体或参照群体。在互动过程中,既存在通过人际直接交流而产生价值观传输,也存在认同较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