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文件大小:28.1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9
总字数:约3.66千字
文档摘要

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作用

-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对人的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认识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等特点。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途径

-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包括: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基本特征。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和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