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墙规范标准
一、材料选用规范
(一)砖块要求
各类砖块,如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混凝土砌块等,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其强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例如,承重墙体使用的小砌块应完整、无破损、无裂缝,强度等级通常不得低于设计规定数值。
非烧结块材砌筑时,需满足块材砌筑上墙后的收缩性控制要求。因非烧结类块材早期自身收缩较快且收缩值大,若砌筑时存放时间较短,易造成墙体收缩裂缝。
对于有抗冻要求的地区,砖块的抗冻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在寒冷环境下墙体结构的稳定性。
关注砖块的外观质量,不得有明显的变形、缺棱掉角、裂缝等缺陷,以保证墙体的砌筑质量和美观度。
(二)砂浆要求
砌筑砂浆应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当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合比必须重新确定。配合比设计要综合考虑工程要求、材料性能等因素,以确保砂浆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与保水性。
水泥、预拌砂浆及其他专用砂浆,应考虑其储存期限对材料强度的影响。如水泥存放超过3个月,强度可能降低约10%-20%,使用前需重新检验。普通预拌砂浆储存超过3个月,使用前也应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现场拌制砂浆时,各组分材料应采用质量计量,严禁操作人员为方便使用在灰槽中随意掺加水泥、增稠剂等,以免造成砌筑砂浆配合比混乱,影响砂浆性能和砌体质量。
砌筑砂浆的最低强度等级有明确规定:设计工作年限大于和等于25年的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应为M5,设计工作年限小于25年的应为M2.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应为Ma5,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应为Ms5;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应为Mb5;混凝土砌块、煤矸石混凝土砌块砌体应为Mb7.5;配筋砌块砌体应为Mb10;毛料石、毛石砌体应为M5。
设计有抗冻要求的砌体时,砂浆应进行冻融试验,其抗冻性能不应低于墙体块材。配置钢筋的砌体不得使用掺加氯盐和硫酸盐类外加剂的砂浆,防止钢筋锈蚀。
二、施工流程规范
(一)施工准备
基底处理:墙体砌筑前,需对基底进行处理,确保基底平整、无尘、无水,且满足强度要求。依据设计要求和砌体材料性能,制定合理的砌筑方案,确定工艺参数。
测量放线:在基础顶面或楼面上准确测放出墙体轴线、边线及门窗洞口位置线,经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砌筑施工。放线误差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如轴线位移偏差不得超过10mm。
(二)墙体砌筑
块材湿润: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等砌筑前应适当浇(喷)水湿润,不得采用干砖或吸水饱和状态的砖砌筑。一般烧结类砖块湿度应在60%-70%左右,非烧结类砖块湿度在40%-50%左右较为合适。湿润目的是防止砖块吸收砂浆中水分,影响砂浆强度及与砖块的粘结力。
组砌方法:砌体砌筑时,墙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应同时咬槎砌筑,以增强墙体整体性。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带壁柱墙的壁柱应与墙身同时咬槎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留槎砌筑,且优先留斜槎;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并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长度、间距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地区,不应小于1000mm。块材应内外搭砌、上下错缝砌筑,错缝长度一般不应小于60mm。
砌筑高度: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5m,雨天施工时,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这是为了防止墙体因砌筑过高,砂浆未凝固而产生变形、坍塌等问题。
灰缝控制:砖缝应横平竖直,灰缝厚度一般控制在8-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饱满的灰缝能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
洞口预留:砌体中的洞口、沟槽和管道等应按照设计要求留出和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随意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预留洞口宽度超过300mm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对于门窗洞口,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预埋件或木砖,以便后续门窗安装。
(三)构造措施
构造柱设置: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以及砌体抗震墙与框架柱的连接处均应采用先砌墙后浇柱的施工顺序。砖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0mm。并按要求设置拉结钢筋,拉结钢筋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根直径6mm的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1000mm。构造柱能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圈梁设置:在房屋的檐口、窗顶、楼层、吊车梁顶或基础顶面标高处,应设置圈梁。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