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震设计一般包括抗震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①抗震概念设计。从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②抗震计算。为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
③抗震措施。从保证结构整体性和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方面保证抗震计算结构的有效性。
上述抗震设计三个层面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忽视任何一部分,都可能导致抗震设计的失败。有关抗震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内容将在后续章节中介绍,本章主要讨论抗震概念设计的问题。;
目前的抗震设计,多是按照现行抗震规范编制的处方式条款进行的概念设计,如地震作用的计算、结构的选型、对房屋高度的限制、抗震等级的选择、不同抗震等级中的调整系数和构造措施等,也就是说,一般工程都用小震下的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来保证“小震不坏和中震可修”,用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保证“大震不倒”,那么建筑物是否能真正做到“大震不倒”呢?无法证实,按能力设计的理念编制的处方式设计规范只能从宏观定性上使结构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而不是真正反映结构在中、大震下受力、变形的量化指标及形态。;;;;;;;;;;;;;;;;;;;(1)不规则,指的是超过表2-2和表2-3中一项或两项的不规则指标。
三种平面不规则:
;;;三种竖向不规则:
;;;;;;;;;;
非结构构件一般是指在结构分析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构件。建筑非结构构件指建筑中除承重骨架体系以外的固定构件和部件,主要包括非承重墙体,附着于楼面和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部件、固定于楼面的大型储物架等。;;;;;抗震结构在材料选用、施工程序特别是材料代换上有其特殊的要求,主要是指减少材料的脆性和贯彻原设计意图,需要在结构总说明中予以明确交代。;;;;;;;多次大地震及特大地震的震害表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城市设施越来越复杂,经济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地震震害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也急剧增加,因此,“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笼统设计概念是不全面的,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而是应采用高于(或不低于)基本抗震设防目标的性能化设计方法,控制建筑和设施的地震破坏,保持地震时正常的生产、生活功能,减少地震对社会经济生活所带来的危害。;抗震性能化设计是解决复杂工程抗震设计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抗震概念设计的集中体现。抗震性能化设计贯穿于结构抗震设计的始终,结构设计中的许多工作其实就是抗震性能设计的具体内容,现举例说明如下:;;抗震性能化设计的路径:首先确定各地震水准下结构可接受的破坏程度,其次设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最后确定各个地震水准下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和细部构造的具体指标。下面着重讨论该路径的后两部分内容。
1.设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
抗震性能目标应根据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类型和不规则性,建筑使用功能和附属设施功能的要求、投资大小、震后损坏和修复难易程度等,经技术及经济可行性综合分析和论证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