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传统文化知识)试题答案与解析详解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39.6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29
总字数:约4.83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传统文化知识)试题答案与解析详解及答案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汉字书写与识别

要求:正确书写汉字,识别并解释其含义。

1.请写出下列汉字的正确书写:

(1)桃

(2)桃

(3)桃

(4)桃

(5)桃

(6)桃

(7)桃

(8)桃

(9)桃

(10)桃

2.请解释下列汉字的含义:

(1)桃

(2)桃

(3)桃

(4)桃

(5)桃

(6)桃

(7)桃

(8)桃

(9)桃

(10)桃

二、成语运用

要求:正确运用成语,解释其含义。

1.请从下列成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空白处:

(1)画龙点睛

(2)一鸣惊人

(3)青出于蓝

(4)狐假虎威

(5)鹏程万里

(6)风马牛不相及

(7)一丝不苟

(8)一举两得

(9)一箭双雕

(10)一挥而就

2.请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

(1)画龙点睛

(2)一鸣惊人

(3)青出于蓝

(4)狐假虎威

(5)鹏程万里

(6)风马牛不相及

(7)一丝不苟

(8)一举两得

(9)一箭双雕

(10)一挥而就

三、诗歌鉴赏

要求: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境。

1.请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1)诗歌的作者是谁?

(2)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3)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

(4)诗歌的韵律特点是什么?

(5)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请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1)诗歌的作者是谁?

(2)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3)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

(4)诗歌的韵律特点是什么?

(5)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要求:阅读文言文,理解文意,翻译句子。

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翻译下列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解释“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一词的含义。

(3)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道理?

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翻译下列句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解释“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字在句中的含义。

(3)这句话主要讲述了什么道理?

五、古诗词填空

要求:根据诗句内容,填入合适的词语。

1.填空题:

(1)白日依山尽,________黄河入海流。

(2)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

(3)千山鸟飞绝,________万径人踪灭。

(4)床前明月光,________疑是地上霜。

(5)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6)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7)春眠不觉晓,________处处闻啼鸟。

(8)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2.填空题:

(1)空山新雨后,________天气晚来秋。

(2)千山鸟飞绝,________万径人踪灭。

(3)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

(4)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5)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6)春眠不觉晓,________处处闻啼鸟。

(7)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8)空山新雨后,________天气晚来秋。

六、文学常识

要求:了解文学常识,判断正误。

1.判断题:

(1)李白是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

(2)杜甫是唐代诗人,有“诗圣”之称。()

(3)白居易是宋代诗人,以写《琵琶行》闻名。()

(4)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以写《赤壁赋》闻名。()

(5)辛弃疾是宋代诗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2.判断题:

(1)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河的赞美。()

(2)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