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单招《物理》预测复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如图所示,一正方形线圈的匝数为n,边长为a,线圈平面与匀强磁场垂直,且有一半面积处在磁场中,在Δt时间内,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变,大小由B均匀地增大到2B,在此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A.A
B.B
C.C
D.D
答案: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越大,机械效率也越大
B.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C.功率越大,做功所需的时间越少
D.功率越大做的功也越多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功率的相关知识。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做功快,功率就大,B选项正确。A选项,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不同概念,没有直接关联。C选项,功率大不一定做功时间少,还与做功多少有关。D选项,功率大不意味着做功一定多,还要看时间。总之,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下列四位科学家都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
B.帕斯卡
C.奥斯特
D.牛顿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物理学史知识。在物理学发展历程中,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磁效应。爱因斯坦主要在相对论领域有重大贡献,帕斯卡对压强研究贡献突出,牛顿在力学方面成就显著。电流磁效应是电磁学的重要发现,所以这道题应选C奥斯特。
4、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答案:A
解析:A.一个音叉被敲击发声时,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跟着发声,即两音叉产生了共鸣现象,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实验中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因此声音传播一定的距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实验不能证明物体不振动也能产生声音,故D错误。
故选A。
5、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
A.飞行的飞机
B.客厅里的灯
C.树上的苹果
D.被压缩的弹簧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动能概念的理解。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飞行的飞机处于运动状态,具有动能。客厅里的灯是静止的,没有动能。树上的苹果未运动,也无动能。被压缩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而非动能。所以具有动能的是飞行的飞机。
6、如图所示为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A、B为其上的两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EA与EB一定不等,φA与φB一定不等
B.EA与EB可能相等,φA与φB可能相等
C.EA与EB一定不等,φA与φB可能相等
D.EA与EB可能相等,φA与φB一定不等
答案:D
解析: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由于只有一条电场线,无法看出电场线的疏密,故EA与EB可能相等、可能不相等;沿着电场线电势一定降低,故φA一定大于φB,综上分析,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下列几种情况下力F都对物体做了功
①水平推力F推着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了s
②水平推力F推着质量为2m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前进了s
③沿倾角为0的光滑斜面的推力F将质量为m的物体向上推了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③做功最多
B.②做功最多
C.①、②、③做功都相等
D.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在这三种情况中,力F大小相同,移动的距离s也相同。虽然情况不同,但根据功的定义,力F所做的功都为F×s,所以①、②、③做功都相等。
8、无线电发射装置的振荡电路中的电容为30pF时,发射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是1605kHz.若保持回路的电感不变,将电容调为270pF,这时发射的电波的波长为()
A.62m
B.187m
C.560m
D.1680m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无线电波频率和波长的计算。根据相关公式,频率与电容成反比。电容由30pF变为270pF时,频率改变,进而波长改变。通过计算得出,电容为270pF时,电波波长约为560m。所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