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7《散文诗两首》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docx
文件大小:874.38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9
总字数:约4.26千字
文档摘要

新教材七上7《散文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导入】

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母爱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第一部分文学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她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和小说集《超人》等。

【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诗与散文的结合,凝练灵巧,富有情韵。这两首散文诗小巧、凝练、空灵、优美,具有浓烈感情,是学生练习朗读非常好的范本。

【字词检测】

(1)我暗暗地在那里nìxiào____匿笑____,却一声儿不响。

(2)当你mùyù__沐浴______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dǎogào___祷告_____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3)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zǐmèi_姊妹_______。

(4)仍是不适意!——páihuái__徘徊______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5)在无zhēbì___遮蔽_____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6)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xīnxù__心绪______散尽了!

(7)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liúzhuǎn_____流转___无力的水珠。

(8)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bì__荫蔽______?

(9)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huāruì____花瑞____。

(10)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àndàn__菡萏______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11)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īxié__攲斜______。

第二部分课文解读

《金色花》任务单

任务一:感知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任务二:对比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三:明确手法,感悟文章主旨。

任务一:感知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1.概括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明确“我”与母亲嬉戏的三个画面内容。

2.朗读《金色花》,想一想,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比较合适?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喜悦、深情的。

语速应“舒缓”,以“喜悦、欢快、温馨、深情”的语气来读更合适,对应的关键词句有“笑嘻嘻地”“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地开放花瓣儿”“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我不告诉你,妈妈”等。

任务二:对比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对比朗读下列几组句子,仔细体会课文中“妈妈”与“我”对话时的语气,明确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

对比朗读一:

(原文)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改动)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对比朗读二:

(原文)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改动)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对比朗读三:

(原文)“我不告诉你,妈妈。”(改动)“我不告诉你。”

同样的内容,变换语序、标点、称呼之后,说话时的语气会有所变化。通过比较,我们容易体会到课文中“妈妈”说话时充满了担心、关心和疼爱,“我”与“妈妈”说话时调皮、撒娇、亲昵的语气,体会到文中“我”对“妈妈”炽热的爱。

孩子:活泼、可爱、顽皮、天真、善良、爱母亲……

母亲:慈爱、虔诚、勤劳、疼爱孩子……

任务三:明确手法,感悟文章主旨。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不是别的事物?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参考提供的资料,写出你的发现。

资料: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在泰戈尔生活的印度,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

诗歌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金色花”在印度的文艺作品中常被用来表达圣洁的、崇高的情感。“金色花”就是那个无比纯真、对母亲充满依恋与亲昵的孩子,也象征着这种孩子依恋母亲,母亲疼爱孩子的人间伟大、纯真的情感。

【课堂总结】

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