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名称:
软化工程
2.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程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软化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能够独立进行软化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程内容:
(1)软化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2)软化水处理工艺流程
(3)软化水处理设备选型
(4)软化水处理系统的设计
(5)软化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
(6)软化水处理系统的维护
5.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等。
二、课程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
(1)掌握软化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熟悉软化水处理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3)能够进行软化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
(4)培养良好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
第一章软化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1.1水的化学性质
1.2水的物理性质
1.3水的污染
1.4水的软化原理
第二章软化水处理工艺流程
2.1预处理工艺
2.2软化工艺
2.3后处理工艺
第三章软化水处理设备选型
3.1软化水处理设备类型
3.2软化水处理设备选型原则
3.3软化水处理设备选型方法
第四章软化水处理系统的设计
4.1软化水处理系统设计原则
4.2软化水处理系统设计步骤
4.3软化水处理系统设计实例
第五章软化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
5.1软化水处理系统运行参数
5.2软化水处理系统运行控制
5.3软化水处理系统运行监测
第六章软化水处理系统的维护
6.1软化水处理系统维护内容
6.2软化水处理系统维护方法
6.3软化水处理系统维护实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教学: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验教学:
设置软化水处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软化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行和管理。
4.讨论式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期末考试:
占总成绩的60%,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案例分析等。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
《软化工程》(第二版),作者:张晓辉,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2.参考书目:
《水处理工程》,作者:刘文华,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给水工程》,作者:张志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1.课程介绍
2.软化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第二周:
1.软化水处理工艺流程
2.软化水处理设备选型
第三周:
1.软化水处理系统的设计
2.软化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
第四周:
1.软化水处理系统的维护
2.案例分析
第五周:
1.实验教学
2.课堂讨论
第六周:
1.期末考试复习
2.期末考试
七、教学评价
1.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表现、实验报告、案例分析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学生评价:
通过学生评教,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八、课程特色与创新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
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软化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行和管理。
3.创新性教学: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总结
本课程设计方案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软化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能够独立进行软化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软化工程作为水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水质、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软化工程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软化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绪论
-软化工程概述
-软化工程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软化工程的发展趋势
2.软化水的基本原理
-水的化学性质
-水的物理性质
-水的微生物学性质
-水的硬度及其影响因素
3.软化水处理方法
-离子交换法
-吸附法
-膜分离法
-其他软化水处理方法
4.软化水处理设备
-离子交换设备
-吸附设备
-膜分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