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doc
文件大小:27.6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2.87千字
文档摘要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

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表明教育具有目的性、育人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的功能

(一)个体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包括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形成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个性化则强调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

2.个体享用功能,受教育可以使个体在教育过程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满足个体的求知欲、自我实现等需求。

(二)社会功能

1.政治功能。教育可以培养政治人才,传播政治思想,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等。例如,学校教育通过开设政治课程、组织政治活动等方式来影响学生的政治观念。

2.经济功能。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现代社会中,高素质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主要途径。

3.文化功能。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交流文化,选择、提升文化,创造、更新文化等功能。不同地区的文化通过教育得以传承和交流,同时教育也在不断地对文化进行筛选和创新。

三、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它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体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方面的指向。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

1.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应从个人的需要出发,注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例如,卢梭认为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培养“自然人”。

2.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育应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公民。如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的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四、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

(二)现代学制的类型

1.双轨制。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小学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主要培养劳动者。

2.单轨制。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3.分支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类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五、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的角色。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课程的开发者等多种角色的综合体。

2.教师的素养。教师应具备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包括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等)、能力素养(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等)和身心素养等。

(二)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是教育的对象。

2.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生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等权利,同时也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义务。

六、课程

(一)课程的概念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它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内容,还包括这些学科的顺序、课时分配等。

(二)课程的类型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强调知识的逻辑性;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兴趣和活动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

2.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如课程表中的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如学校的文化氛围等。

(三)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课程开发需要考虑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和学科知识的逻辑等多方面因素。

七、教学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也需要一定的直接经验来理解和巩固间接经验。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知识的掌握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发展又能促进知识的更好掌握。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者相互依存。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