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导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语言的本质属性是()
A.物理属性B.社会属性C.生理属性
答案:B
2.“爸爸”属于()
A.单纯词B.合成词C.派生词
答案:A
3.下列属于音素文字的是()
A.汉字B.英文C.谚文
答案:B
4.语言发展的特点是()
A.突变性B.渐变性C.随意性
答案:B
5.最小的语音单位是()
A.音位B.音节C.音素
答案:C
6.“老师”中“老”是()
A.词根B.词缀C.词尾
答案:B
7.语法的性质不包括()
A.抽象性B.民族性C.具体性
答案:C
8.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
A.语素B.词C.词组
答案:A
9.下列属于会意字的是()
A.日B.休C.江
答案:B
10.词的本义是()
A.基本义B.最初义C.常用义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语言的功能有()
A.交际功能B.思维功能C.文化传承功能
答案:ABC
2.下列属于汉语七大方言的有()
A.北方方言B.吴方言C.湘方言
答案:ABC
3.语音的属性包括()
A.物理属性B.生理属性C.社会属性
答案:ABC
4.词的构成方式有()
A.单纯词B.合成词C.复合词
答案:AB
5.下列属于语法单位的有()
A.语素B.词C.句子
答案:ABC
6.汉字的造字法有()
A.象形B.指事C.形声
答案:ABC
7.语义的性质包括()
A.概括性B.模糊性C.民族性
答案:ABC
8.语言发展的原因有()
A.社会发展B.语言内部矛盾C.个人因素
答案:AB
9.下列属于词类的有()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
答案:ABC
10.语言接触的结果有()
A.借词B.语言融合C.洋泾浜
答案:ABC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语言和言语是同一个概念。()
答案:×
2.音素和音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答案:×
3.合成词都是由两个语素构成。()
答案:×
4.语法规则具有强制性。()
答案:√
5.汉字是表意文字。()
答案:√
6.词的引申义都是通过比喻产生的。()
答案:×
7.语言的发展是均衡的。()
答案:×
8.所有的语言都有书面形式。()
答案:×
9.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所以不重要。()
答案:×
10.语言融合总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战胜另一个民族的语言。()
答案:√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相互依存。思维离不开语言,需借助语言进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其内容由思维赋予,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2.举例说明什么是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比如“天”“江”“葡萄”“巧克力”等,“天”“江”是单音节单纯词,“葡萄”“巧克力”是多音节单纯词,它们都不能再拆分出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3.简述语法的特点
语法具有抽象性,能概括出语言的结构规则;有稳固性,变化相对缓慢;还有民族性,不同民族语言语法有差异,这些特点使语言表达更规范、有序。
4.简述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篆书规整,隶书简化,楷书则更加简便、规范,沿用至今。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语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得以记录、保存和传播。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蕴含在其语言中,借助语言代代相传,使后人了解、传承先辈文化,保持文化的延续性和独特性。
2.探讨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方言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承载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在情感交流上,能增强同乡认同感。从语言研究看,为探究语言演变提供素材。虽面临普通话冲击,但仍有存在必要,可与普通话互补。
3.谈谈语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语言发展反映社会变化,新词汇出现体现科技进步与社会新事物。语言规范发展利于社会交流和信息准确传递。不同语言接触融合丰富语言系统,推动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多元化发展。
4.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濒危语言
政府要重视,出台保护政策,记录濒危语言资料。学校可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传承人才。利用现代技术如多媒体保存语言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