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
C.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D.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答案:A
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3.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A.庠
B.序
C.校
D.学
答案:A
4.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教育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答案:C
5.以下不属于教育对人口的作用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质量
C.改善人口结构
D.决定人口的分布
答案:D
6.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不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教师的教学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社会的价值取向
答案:D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素质教育理论
D.创新教育理论
答案:A
8.教师劳动的特点不包括()
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重复性
答案:D
9.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答案:A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的功能包括()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答案:ABCD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有()
A.无阶级性
B.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答案:ABCD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ABCD
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包括()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答案:ABCD
5.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
A.职业道德素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职业心理健康
答案:ABCD
6.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的研究
C.对学科的研究
D.对教师的研究
答案:ABC
7.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
A.教学目的和任务
B.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D.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答案:ABCD
8.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ABCD
9.班级管理的功能包括()
A.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B.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C.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答案:ABCD
10.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
A.选择研究课题
B.查阅文献资料
C.制订研究计划
D.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答案:正确
2.古代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答案:错误
3.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答案:正确
4.教育目的等同于培养目标。()
答案:错误
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答案:正确
6.课程就是学科。()
答案:错误
7.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答案:正确
8.德育就是道德教育。()
答案:错误
9.班级就是班集体。()
答案:错误
10.教育研究就是对教育现象的研究。()
答案:错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案: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传递和保存文化;筛选和整理文化;交流和融合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
2.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答案: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简述教师劳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