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促进社会发展
C.传递知识经验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答案:A
2.我国第一个颁布但未实施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A
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答案:B
4.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团结协作
答案:B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D.抓住关键期
答案:D
6.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答案:A
7.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答案:A
8.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答案:D
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D
10.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团队活动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
A.传承功能
B.选择功能
C.融合功能
D.创新功能
答案:ABCD
2.下列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答案:ABCD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ABCD
4.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成成分有()
A.课程目标
B.实施建议
C.前言
D.内容标准
答案:ABCD
5.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答案:ABCDE
6.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E.班主任工作
答案:ABCDE
7.班集体的形成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共同生活的准则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答案:ABCD
8.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
A.道德素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心理素养
答案:ABCD
9.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有()
A.主动性
B.独立性
C.独特性
D.体验性
E.问题性
答案:ABCDE
10.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
A.选择研究课题
B.查阅文献资料
C.制订研究计划
D.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E.表述研究成果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答案:正确
2.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
答案:错误
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被动的客体。()
答案:错误
4.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答案:正确
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答案:正确
6.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答案:错误
7.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
答案:错误
8.班级就是班集体。()
答案:错误
9.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答案:错误
10.教育研究中,调查法是唯一的研究方法。()
答案:错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案: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2.简述教师应如何备课。
答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4.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答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